又到青春"五四"时,未名湖畔奏鸣声,母校迎来了112岁华诞。穿过历史,拂去尘埃,五十年前那场爱国民主的青年运动,似乎从未走远。它是现代中国精神的伟大源头,承载着多少中国青年的光荣与梦想。当母校又一次欢腾在节日的气氛中时,多少北大人正带着从未有过的自信昂扬,开始一场新的"五四"征程。
温总理与北大学子共度五四青年节,对广大青年学生寄予殷殷期盼,鼓舞着新一代青年人奋勇前行。
5月4日上午,未名湖畔丁香花开,绿树成荫。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大学,与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五四"青年节。
每年的五月四日都是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和海内外校友共同的节日。永远的五四,青春的校园。重温北京大学的光荣传统,激励每一位北大人肩负崇高使命。
5月4日上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一片喜庆祥和,阳光大厅里迎来了数百位海内外校友,共同庆祝母校的112周年华诞。
5月4日下午,北大天文学科创立五十周年、天文学系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暨许智宏星命名仪式在北大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KIAA)报告厅举行。
100年来,北大化学学科在教学与科研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百周年庆祝之时,北大化学又提出了"继往开来科学发展"的目标。
为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北京大学90级校友在入学20周年之际成立了"北大1990级校友基金会",并捐资建设北京大学东门。
5月4日上午,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迎来了四世同堂的一次聚会。俄语系龚人放老先生的生日聚会与北京大学112周年校庆的系庆活动同期举行。
2010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12周年校庆日,也是北大第一个校友日。这一天,各方校友不辞辛苦,回到母校怀抱,参加返校大会,重温博雅文化,感受未名新韵。
朝气蓬勃的英姿,精湛的高尔夫球技,日益增进的同窗情谊。欢迎广大校友踊跃报名参加,由北京大学校友会主办、奥润德体育公司承办的校庆高尔夫联谊赛。
在校庆112周年返校大会上,广大校友在母校度过了难忘的一天。光影定格在美丽的燕园。
在校友返校大会现场,校友们用真挚的感情,写给母校一句话。时光流逝,岁月变迁,但不变的是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深热爱与衷心支持。
2010年5月9日是"五•四"后的第一个周日,北京大学福建校友会选择这一天举行母校校庆活动。凑巧这天又是母亲节,更添一份情趣。
五•四,见证了北大青年人救国救民的一腔热血,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这一天举办校友座谈。
夏天刚刚初露眉目,我又将离开另外一个寄居两年的地方。只不过想在我的上一个园子的第112个纪念日,说些单单属于自己和它的记忆。仅此而已。
昔日的口号或学说,也许早已被后人超越,但那种追求真理的气势,以及青春激情与理想主义,永远值得你我追慕。
我的亲身经历使我深信:北大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指挥部,同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方针有密切关系。
自蔡元培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北京论坛(2010)协议签署仪式于5月11日上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校长周其凤院士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金在烈先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协议。
5月10日上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著名战略家理查德•哈斯(Richard N. Hass)先生到访北京大学,并与学生代表进行座谈。
2010年4月24日下午,中华医学会举行全体代表会议和第24届理事会全体理事第一次会议。会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当选副会长。
中组部部务委员兼二局局长王秦丰,近日升任该部副部长。
5月10日下午,佛山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陈云贤就任中共佛山市委书记。
经典国粹进校园,戏曲名家零距离。2010年5月30日晚7:00,著名表演艺术家孙毓敏高徒、国家一级演员、京剧名家常秋月倾情演绎青春版荀派名剧全本《玉堂春》。
四声部童声合唱的世界典范,似回旋萦绕梦中的天籁之音。2010年6月1日晚7:00,美国著名指挥家、优秀男高音歌唱家大卫•怀特和他的乔治亚男童合唱团将倾情演出。
大师们当初驻足的精彩课堂,早已永远消失在历史深处,但当我们长久凝视前辈们的足迹,自会有一种无言的感动。
无论现在置身何处,每一位北大人的心中都永远无法割舍对母校的眷恋和牵挂。在收到《校友聚焦》杂志之后,广大校友纷纷热情地为我们送来了反馈。
仅仅用了5个年头,"去哪儿"(Qunar.com)就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旅行网站。98届无线电系校友庄辰超与校友共话他的创业历程。
5月5日,北京市政府侨办副巡视员初世敏一行对北京大学校友会进行工作访问,探讨共同做好北京大学海外校友子女夏令营等工作。
林义相:79级经济学系校友 于善辉:98级金融数学系校友。
龚海燕:98级中文系校友,世纪佳缘CEO。网络第一媒婆。
主 编:李存峰、亢杰执行主编:乔文婷美术编辑:田盛编 辑:魏航、刘欣、冯叶、张媛、杜若溪、黄美涛、郑祎宁摄 影:孙玄记 者:王润茜、许晴
"冲击!"马季铭这样形容来到美国的第一感觉。他在心里默默念叨:"祖国把我公派到美国学习,我一定要做出点成绩回去!"
有人说,徐智明是以书生意气在经营书店。徐智明则说,自己只是抱着"我必庄重,我必虔诚"的心态"踏实做事,让理想慢慢长大"。
如何能够做个合格的律师呢?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歌校友用了简单的两个词概括:"职业"和"执业"。
每天,每一位北大人都在用心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但每一位北大人,依然难忘母校同窗的欢歌笑语,依然牵挂校园里银杏果实的生长成熟。我们热切地希望,不管是深情回忆母校的点滴,还是细数奋斗打拼的足迹,抑或是对母校建设发展的点滴期望、对校友工作的意见建议,都能够讲述给校友网,让校友网真正成为北大人身边的个性社区,成为北大人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独特园地。欢迎每一位北大人热情的来稿或荐稿。您的关心和支持,是校友网发展繁荣的不竭动力!
来稿或荐稿请发送至邮箱:
北京大学校友网 电邮: pkuaa@pku.org.cn 电话: 010-62759862 传真: 010-62755998 地址: 北京市北京大学镜春园75号113室 邮编: 100871 更多信息及活动预告请查阅: 北京大学校友网 http://www.pku.org.cn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http://www.pkue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