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大学吉林校友网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陈吉军校友文章:蒋筑英校友逝世二十九周年 究 竟 是 什 么 原 因 使 他 匆 匆 走 了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1-06-14 16:56     点击量:340
           六月十五日是蒋筑英校友逝世二十九周年纪念日
             陈吉军

    今年六月十五日是蒋筑英校友逝世二十九周年纪念日。他是国家表彰的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是蒋筑英校友逝世以后所得到的最高荣誉。应该说是实至名归。在他逝世以后出现了很多关于它逝世原因的报道。这些报道认为是他劳累过度疲劳成疾不治身亡,而不去揭开其他的原因。唯独鄂华老师在他的纪实散文《阴影将在正午消逝-记蒋筑英同志生命中的最后48小时》一文中客观公正勇敢地揭示了另外一些原因。那就是某些医护人员和相关领导干部对患者冷漠敷衍的恶劣做法。这些人这些做法就是阴影,阴影在光天化日之下应该是没有藏身之地的。本人曾经完全根据鄂华老师的文章在两年前撰文沉痛悼念蒋筑英校友。这里再一次把那篇文章放到网上。其目的一是悼念蒋筑英校友,二是让我们领略一下鄂华老师的实事求是疾恶如仇的独特人格和文风。本来应该把鄂华老师的文章原封不动地放到网上,可惜现在本人不在国内手头没有那篇文章,只好采取这种作法了。我在两年前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征求了鄂华老师的意见。他说没问题,尽管发表。

    鄂华老师是北大评选的第一批优秀校友,蒋筑英学长应该不愧是北大杰出校友。两位学长安息吧。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究 竟 是 什 么 原 因 使 他 匆 匆 走 了

 

   六月十五日是北京大学杰出校友、知识分子的楷模、科技英才蒋筑英同志逝世二十七周年纪念日。此时,我的心情非常沉痛。多好的一个人哪,对事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对同事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怎么两三天就急匆匆地走了?一直听说是由于他劳累过度而患病,虽经医院全力抢救而无力回天。可是看了鄂华先生写的纪实文学《阴影将在正午消逝-记蒋筑英同志生命中的最后48小时》,觉得他不应该这么匆匆离去,如果医务人员尽职尽责的话,如果相关人员奋力争取的话。正是他们的冷漠使得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光学界不可多得的人才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当时,他才42岁,年富力强。

   蒋筑英同志的逝世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确定他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吉林省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媒体纷纷报道他的感人先进事迹。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品厂还分别拍摄了有关蒋筑英的电影。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了蒋筑英生平事迹展览会。一时间在全国掀起了向蒋筑英学习的热潮,这些举措都是难能可贵的。蒋筑英的先进事迹已经家喻户晓了,本文并不想过多赘述,只是打算回过头来反思蒋筑英同志逝世的原因,不能不说几句不吐不快的话。希望以此告慰亡灵,警示活着的人。

   一九八二年,蒋筑英同志年仅42岁,时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四室主任。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腹痛,但是他没有在意这个病,没有到医院去看病。在他去世后的病理解剖中才知道他得的是胆囊炎,胆道口有一个囊肿。虽然他有病在身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他一直争着抢着多干一些工作,为同事们的事情忙碌着。他本人和同事们完全没有想到他的这个病足以夺走他的生命。

    六月十三日,他和几位同事到成都南光机器厂验收一台X望远镜空间模拟检测装置。从上飞机开始,他的腹痛不断加剧,可是他强忍着疼痛一直坚持着。

    六月十四日,验收工作完毕。当天夜里十一点半,他因难以忍受的腹痛,由几位同事护送到了中科院长春分院的对口单位中科院成都分院卫生所。卫生所的两位大夫看了之后表示分院卫生所条件有限无能为力,建议他到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做手术。这样,几位同事又费了不少周折护送他到了那个医院。

   到了那个医院以后,他们首先去外科急诊室挂号。外科急诊室的大夫告诉他们:现在正在抢救一个大出血的病人,其他的病号一律不受理。

    他们只好再到内科急诊室。内科急诊室的大夫说:诊室的灯坏了,不能看病。同去的一个姓宋的工程师自告奋勇地为他们修灯。蒋祝英只好躺在候诊室的椅子上等待。最后,电灯总算修好了。由于修灯有功,蒋祝英得到了优先看病的照顾。经过检查,医生诊断:“怀疑胆囊炎,不排除阑尾炎。”。对于这样的病,按规定应该转到外科医治。几个同事认为既然初步诊断是胆囊炎,病人又如此痛苦,而外科又不给医治,提出能不能注射当时效果最好的青霉素予以消炎。然而内科医生不给开。理由是晚上在灯光下做过敏试验看不清反应,害怕打了针出危险,而是给他开了三样药:阿托品、颠茄、庆大霉素。

   这时的蒋筑英开始呕吐,在诊室里吐了一次,在走廊里吐了一次,吐的都是绿色的胆汁,并且开始高烧,冷得全身簌簌发抖。

    夜里两点半钟,在外科不给看,内科应付着看的情况下,蒋筑英不得不又回到了招待所。蒋祝英向几个同事表示“我让你们受累了。”

   从两点半到清晨五点,蒋筑英被疼痛折磨得浑身大汗淋漓,奄奄一息。看到这样的情形,几个同事万分焦急。他们想还得通过关系做做医院的工作让他们收留蒋筑英为其治病。一个姓刘的同事认识科学院成都分院党委刘书记。他的家就住在招待所附近。他如果向医院说个话蒋筑英就有救了。

   五点十分,这个刘同事赶到刘书记家里,想请他跟附属医院沟通一下,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一直无法见到刘书记。直到七点四十分,这位刘书记才接见了刘同事。刘书记听完了情况介绍之后,没有说什么,随手写了一个条子,不是给附属医院的而是给分院卫生所的。

   看了这张条子,这几个同事面面相觑,十分寒心。

   “老蒋的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再找分院卫生所有什么用?”

   “要找卫生所还用得着首长开条子?”,

   “我们再求求首长,请他费心跟附属医院联系联系。”,

   “算了吧,首长如果肯帮忙,电话就在他桌子上,拨个号就妥了,又不用像我们这样两条腿来回跑路。”。

    在找不到可以和医院说上话的人的情况之下,几个同事决心再次去附属医院闯一闯。当他们再次赶到附属医院时,已经是十五日早晨八点半钟。

    等候看病的患者排起了大队。他们心急如火,和护士商量“我们这位同志病情危重,能不能先给他检查”。护士对蒋筑英连看都没看,冷冰冰地说“到这里来的人病都不轻,排队等着吧”。蒋筑英听见了,对几个同事说“不要怪护士态度不好。我不要紧,咱们就等着吧”。

   就这样一直等到十点钟,才做完了超声波检查。检查发现肝大、脾大、胆囊病变。检查单送到内科,结论是胆囊炎。于是内科又把他转到外科,外科照例又对病人进行了一番例行检查,却定不下来他究竟得的是胆囊炎还是阑尾炎。其实不管是胆囊炎还是阑尾炎,外科都应该无条件地收留病人住院医治。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外科仍然不愿意收留病人。正在这时,蒋筑英的尿检结果出来了:蛋白三个加号,可见细胞管型。外科找到了一个新的理由,又说病人得的是肾炎,是内科疾病要他们再回到内科。尽管几个同事再三要求由外科收留住院治疗,大夫硬是不答应。在病人面前的强者们竟是这样地视病人为草介,敷衍塞责。

    在几个同事急得团团转的情况下,老天开眼,蒋筑英他们验收仪器的那个南光机械厂知道了这件事情,出面帮助找到了附属医院内科的一个大夫,通过他的帮助蒋祝英终于住进了医院内科病房。

   这时已经是十一点半钟,距离蒋筑英开始发病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二个小时。内科大夫对病人检查发现病人的病势已经相当严重,嘱咐护士给他做青霉素试敏。又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护士们要等下午上班后再给病人做试敏,因为现在是午休时间。

    然而,就在午休的时候,蒋筑英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急促,手足发绀。守在蒋筑英身边的同事赶紧跑到医护办公室请求他们去看一看。正在那里说说笑笑的护士们根本没有把病人的病情当回事,抛出来的话是“这是午休时间,要抢救也得等两点半以后医生上班了再说”。

   两点半以后,医护人员上班了,可是蒋筑英休克了,他的血压已经降到了零。这时医护人员们才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请来了外科大夫会诊。因为威胁病人生命的病原是在胆囊,需要紧急开刀,然而抢救已经太晚了,病人血压上不来手术无法进行。由于他们的推诿与麻木不仁白白浪费了十几个钟头可以进行抢救的宝贵时间,也让蒋筑英在痛苦煎熬中耗尽了体力。在这十几个钟头里,蒋筑英没有哼一声,也没有叫一声痛苦,没有谴责任何人。

    三点半钟,弥留之际的蒋筑英顽强地张开嘴吃力地对护理他的同事说“别把老龚(同去的一个同事,当时他把毛衣脱下来盖在蒋筑英的身上)的毛衣弄脏了。”。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他没有给亲人留下一句遗言。命运之神为什么不怜惜这样的好人呢。

   四点钟,他停止了呼吸。

   死后病理解剖显示,在他的胆道口有一个囊肿,堵塞了胆管,引起急性胆囊炎。由于没有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拖延了太长的时间,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而死亡。

    几个同事悲痛万分。一个同事哭喊着:蒋筑英是宝贵的光学人才呀,你们怎么就这样让他走了,哪怕让我替他呢。   

   不幸的消息传到北京,光机所王大珩所长悲感交集,他紧握双拳敲击着自己的太阳穴,流着泪连声叹道:这是从何谈起呀!这是从何谈起呀!中国科学院刚刚决定把光机所的领导重担加给他,他却离去了……”  
    
  不幸的消息传到长春光机所,几乎所有的同志都泣不成声,人们都为失去这样的好同志而悲痛! 
 
    
  不幸的消息传到蒋筑英的家乡,他年迈的父亲写下了催人泪下的悼词:“作为爸爸来追悼儿子,这心情是沉重悲痛的!” 

   从上述事实能够看出蒋筑英得的是不治之症吗?能够认定他是积劳成疾而不治身亡吗?这里也许还要补充一点,蒋筑英身高一米八二,办起事情来风风火火,连上下楼梯都是一步几个台阶。除了病理解剖后发现的那个囊肿及胆囊炎之外,他并没有其他的疾病。

   对于蒋筑英同志的逝世,胡乔木同志的话还是发人深省的。他在追悼文章《痛惜之余的愿望》中写道:“人啊,共产党员啊,你们没有权利对周围的人和事冷漠敷衍。”。

                                        吉军

                                     2009.6.15

    关于蒋筑英校友的生平事迹请浏览吉林省北大校友网20096月的网页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