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中午,见到了久已想见的李龙博士.他因在韩国饮食不适,胃部出现问题,提前回国了.据他说,胃部已经好多了,看他精神也不错.他说,主要是吃了一种小中药很管用的.http://wxy.app2.leeyc.com/?mod=teacher&act=view&id=173这是吉林大学文学院对李龙博士的介绍.已经很详细了. 34岁的李博士可以说是学业有成,专著和论文很多.与他交谈中得知,他还和三位北大校友创办了长春青年学者论坛,另两位是目前在东北师大工作的曹胜学和李守利.后来的发展就不限于他们三人了.论坛还有基地,设在省图书馆五楼.在网上查到了他们青年学者论坛第2期的目录,可见这个论坛一斑.
李龙博士表示,以后再办论坛,如果是他讲(暂未与另两位北大校友沟通),可以邀请校友参加,名头到时再拟,也可以是校友会参与等等,这也就意味着,老校友们一直企盼的北大吉林校友论坛已经不是梦想了.李龙博士很有爱心,长年对于贫困者有所帮助.
中午和李博士吃了东方饺子王(李博士付帐)后,我们一起去了北大吉林招生组,见了北大中文系党委副书记金锐,能在长春相见,他们非常高兴,金锐表示,如有时间,一定要聚一下的.(初佩君)
附:长春青年学者论坛第2期
讨论主题:“中国传统与当代文化建构”
时间:2008年1月13日(周日)
地点: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园会议室(史院东三楼)
上午 主持人:漆思,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
8:30-9:00 曹胜高:《国学复兴的理论思考》,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9:00-9:30 马大勇:《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苏州大学文学博士。
10:00-10:30 李守利:《通三统与当代政治哲学》,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10:30-11:00 荆雨:《孔子文化传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武汉大学哲学博士。
11:00-12:00 刘鹤丹、罗兴刚:《当代中国对传统文化认同的焦虑及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
下午 主持人:曹胜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13:30-14:00 李龙:《现代性与文化身份》;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14:00-14:30 唐科:《自由的内在与外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14:30-15:00 姜勇:《道德仁心与后现代社会》,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
15:00-15:30 彭爽:《汉语的国际传播》,南开大学文学博士。
15:30-16:00 由兴波:《和谐与冲突:对古典文学的当代思考》,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16:00-16:30 汪毓楠:《现代身体纬度中的畅之美》,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附吉林大学网对李龙博士的介绍:
| 李龙基本情况 | 姓名: | 李龙 | | 性别: | 男 | 职称: | 讲师 | 所在系别: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最高学历: | 研究生 | 最高学位: | 博士 |
详细情况 | 所在学科专业: | 文学 | 所研究方向: | 文学基本理论、西方文论、美学 | 讲授课程: | 本科生课程:在本部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开设过文学导论、西方文学理论史、美学原理、20世纪西方文论选讲、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等必修、选修课以及全校公选课 研究生课程:后现代主义美学 | 教育经历: | 1995.9-1999.9,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9.9-2002.6,吉林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3.9-2006.6,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 | 2002.6-2003.8,吉林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期间,被派往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专修英语一年; 2006.6-现在,吉林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 2010.9-2011.2,在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部任教。 | 科研项目: | 1、“文学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关系研究”,吉林省社科项目,参与人; 2、“新时期文学审美性研究的历程与分析”,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参与人; 3、“文学性”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负责人;
| 学术论文: | 1、《文学理论:知识还是方法》,《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2、《雷•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评董学文〈文学理论学导论〉》,《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4、《美学与意识形态的虚妄——浅析保罗•德曼德“文学性”理论》,《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5、《方法论与文论话语转型的理论选择》,《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6、《现代性语境中的底层文学》,《粤海风》2008年第1期; 7、《解构与文学性问题:论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10期收入“篇目辑览”。 8、《文学的救赎与救赎的文学——底层文学与现代性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2008年第4期转载,多家学术网站予以转载。 9、《现代性与文化身份的认同》,《古代文明》2008年第3期; 10、《向新的历史维度开放——“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侧记》,《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 11、《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与方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学术论文集》,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 12、《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方法与精神》,《中国文化报》2008年12月31日第三版; 13、《传媒在提升我国软实力方面所肩负的责任》,《华章•城市文化》2009年第7期; 14、《怎样认识和反思新时期文学理论》,《阴山学刊》2010年第3期; 15、《浅论克里斯特瓦的文本理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6、《当代中国的文化认同问题》,《中国地域文化研究》(韩国祥明大学韩中文化信息研究所主办),第10期,2011年2月。 | 著作教材: | 1、《西方文学理论史》(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外国文学61讲》(参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8月; 3、《文学通论——原理》(参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4、《批评之后——对艺术和表演的新回应》(译著,第一译者),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8月; 5、《西方文学理论名著提要》(副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6、《“文学性”问题研究——以语言学转向为参照》(专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 7、《他者的阅读——现代西方文论笔记》(专著),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4月; | 获奖情况: | 2010年度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全额出版资助; 2006年度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获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2005年度“大陆青年学者基础研究奖助”项目; | 社会兼职: | | 治学格言: | |
|
附:网上找到的长春青年学者论坛提牌仪式 |
| 省图书馆举办“吉林省传统文化公共播讲团启动暨长春青年学者论坛基地揭牌仪式” | |
| 5月30日,吉林省传统文化公共播讲团启动暨长春青年学者论坛基地揭牌仪式在省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省文化厅谢文明副厅长、社文处蒋占富处长,长春青年学者论坛的由兴波、漆思、曹胜高、李龙、姜永博士,省图书馆石丽珍馆长及馆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了仪式。二百余位读者参加了仪式。 吴爱云副馆长主持仪式,谢文明副厅长、石丽珍馆长、长春青年学者论坛代表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由兴波博士分别做了讲话。蒋占富处长和曹胜高老师一起为“长春青年学者论坛基地”揭牌。 吉林省传统文化公共播讲团是由省图书馆和长春青年学者论坛主办,吉林省各地市图书馆协办的组织,它以“传承文明、情系民生、共建和谐的精神家园”为宗旨;以“情系百姓生活、形成地方特色、建设和谐文化”为目标;以传统文化传播为中心、注重东北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原则。传统文化公共播讲不是某一学科的讲座,而是一个综合的文化传播活动。 谢文明厅长在启动仪式上说,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利用讲座的形式努力提高我省人民的文化素质,进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公共图书馆为传播平台,通过公共播讲的形式,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与高校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石丽珍馆长向记者介绍,从1995年开始的“休闲时光话读书系列讲座”活动至今,省馆已经举行了300多期讲座活动,虽然成效显著,但活动范围仅局限于长春市等少数几个大城市,在某些市、县几乎是空白。吉林省图书馆希望能够通过“传统文化公共播讲团”,更好的贯彻十七大的精神,为广大百姓,特别是农民朋友送去精神食粮,也为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仪式后,漆思和由兴波两位老师,做了题为“多难兴邦与中华民族精神——汶川大地震后的反思”的讲座。就近期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及在赈灾中所反映出来的民族精神,做了深刻的阐述。图文并茂的讲座,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听众。 5月25日,吉林省传统文化播讲团已经在吉林市开始了第一场讲座,由兴波和曹胜高两位老师的精彩讲座赢得了江城百姓的好评。之后播讲团将逐步走进前郭县、通化市、敦化市、桦甸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四平市、松原市等市县地区、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真正为普通民众带来传统文化的春风。 (省图书馆 供稿) (发布人:文化厅) | |
| | 来 源:
| 发布时间:2008-06-02 16:45 |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 | 发 布 人:文化厅 | 附 件: | 打 印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