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与刘少奇同志的一次谈话
文/段静修
上世纪八十年代,少奇同志平反昭雪以后,《光明日报》上就刊出过
读后总觉得不够全面,有些问题交待得不够清楚,我是当事人之一,曾亲历现场,与刘少奇直接面对面谈话,有责任全面系统地把当时的情况与谈话内容尽可能地详细地回忆出来,提供给当年曾参加座谈的同学,一同来补充和指正,尽可能全面再现那一次谈话的全貌,此文只能算是抛砖引玉,标题用了“我们”二字就是希望当年参加谈话的同学来回忆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中国古代史是我们的必修课,1954年入学时,首先是
少奇同志边讲边抽烟,正好一支烟将要吸完,从口袋里掏一盒要更换时,发现烟盒已经空了,在一旁的警卫人员马上就拿来一包,同时顺手就把空烟盒扔在一旁,记得好像是我们班的胡琪同学就把烟盒捡起来,我在旁边看的很清楚,是精装的恒大牌香烟…..这时少奇同志就问胡琪同学,“你是什么什么地方的人?”胡答:“我是湖南人。”“那我们是老乡啦!”刘问:“你看过马克思的手稿吗?”胡答:“没有”。刘说:“手稿改的乱七八糟,正式出版后,过一段时间发现新问题有了新观点,得出新结论还得改,不能一成不变,原稿改得密密麻麻乱七八糟,科是看不清楚的。”又问:“你们读过《共产党宣言》吗?”大家答:“读过。”刘问:“《共产党宣言》头一段话就写错了,你们看出来没有?”大家不然,没有人能回答出来,感到这个问题很突然。
这时站在身旁的少奇夫人王光美同志发言了:“你不要反对马克思,马克思能写错吗?”王光美的插话给我们解了围,大家的情绪又活跃起来了,都回答说:“没有看出来,不知道错在哪里?”刘少奇说:“《共产党宣言》开头就说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是阶段斗争的历史,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哪来的斗争?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看到摩尔根写的《古代社》一书,得到了新的认识,只能在《共产党宣言》再版时,他加了一个注,更正说,原始社会是没有阶段斗争的。”
“你们读马列原著,要细细地读,每个注解都要读才行,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谈话进行了大约有二十分钟左右,主要是讲“百家争鸣”与《共产党宣言》方面的内容,因为时近黄昏,少奇同志起身往陵下走时,正好接我们的校车也来到了,于是我们就与少奇同志告别,结束了那次意味深长的会见与谈话。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青年学子 ,如今都是两鬃白发的老人了,当时谈话的情景仍然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因为聆听了哲人的高论顿开茅塞,印象与影响都是极为深刻的,如胡琪同学原是老实巴交的,可是在大鸣大话期间,他就敢于参加了北大历史系第一张大字报的起草与签名……再如庞卓恒同学,他当时是党支部书记,就敢于公开对马克思学说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当时流行的说法提出异议,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这不能不说是受了少奇同志谈话的影响所致,再有共产党员良元在鸣放假期间敢于在北大参加和组建了“百花学社”并发表了许多新颖的观点,他的讲话受到了诱人的欢迎和支持…….我认为当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受启迪,首先是思想解放,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钻研问题等现金是,与那次聆听少奇同志的谈话不元关系的,以上观点是否正确,请同窗学友批评和指正。
2005年元月五日于长春
(此文发表在
段静修,又名段一平
吉林省收藏家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