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大学吉林校友网
校友工作与生活
高红十校友向本网供稿:延安一片月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1-05-31 16:45     点击量:437

延安一片月

高红十

延安火车站的月亮

   凌晨五点,本次列车报站到延安。悄悄走到靠窗一侧,掀开窗帘。灯光明亮的延安火车站是新建的吧,圆形廊柱、光洁地面,上下客人不多,稍远是高楼(延安也有高楼啦)。楼与楼肩扛一大圆月亮,月华如洗,与灯光融汇……

   笔者的人生与窗外延安天上月亮有缘。

   196610月,大串连第一站去的延安;19691,插队到延安,全称是延安地区延长县黑家堡公社李家湾大队;1975年大学毕业插队务农,去处有名:延安市南泥湾公社三台庄大队;

   两次插队共七年,眼下是返城后第七次回延安。

   插队的日子按阴历计算,三六九政治学习,逢五逢十赶集,清明端午小年大年均按月亮的表达与指点。

   下乡时村里没电,有月无月天,月小月圆夜感官相差极大,月亮圆大晚上要夜战背玉米背糜谷,要么将田头秸杆上玉米一只只剥下装筐担回场上。唱歌?唱,不是信天游,信天游叫酸曲没人敢唱也无人会唱,唱的“学习大寨赶大寨”,唱的“延安儿女学复电”。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延安早不红火,地贫民瘠接收不了许多外来人口,比起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甚至同倚黄河同枕黄土同样苦焦贫寒的山西,延安接收的北京知青少得可怜,不到三万。

   红军长征到陕北的1935年,黄土地“红”了,打土豪分田地了。三十多年后知青下乡想找地主豪绅斗斗,告知只有地主孙子豪绅“的溜(比孙子辈份还小)”,无斗争对象。看中共九大纪录片,乡亲们管幕布上毛主席叫“老毛”,管江青叫“老毛婆姨”,喊周总理“小周”,不待见高岗喊他“高大麻子”;这种吓人的近乎与亲昵令北京知青目瞪口呆。

   设想叫老毛和老毛婆姨的年代这片土地发生什么……

不见故人在 只见故人名

   黄土高原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塬、梁、峁、沟、台,有着独特的地理表达:圪梁、脑畔、崾岘。在“老毛”、“小周”和数万中央红军被陕北百姓认识接纳之前,黄土地有自己的英雄好汉。

   李子洲,1892年出生陕西绥德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任中共陕甘区执委会执委;7月,当选陕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929年2月,李子洲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同年6月在狱中病逝,时年37岁。

   谢子长,1897年生,陕西安定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领导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1931年10月,和刘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并为西北反帝同盟军,转战陕甘边,创建根据地。1934年8月,谢子长在河口战斗中被敌弹击中,来年2月21日,病故于安定县灯盏湾,时年38岁。

   灯盏湾地名意味深长。那时的中国革命日不升,月不圆,只有小小灯盏照亮。人走灯灭,灯灭又鸡啼。

   刘志丹有名得多。他1903年出生陕北保安,1925年入党,1926年入黄埔四期,1928年领导渭华起义,1933年后,历任红26军42师参谋长、师长、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是陕甘边根据地的主要奠基人。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刘志丹被从左倾分子刀下救出。1936年4月,刘志丹牺牲于攻占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的战斗,时年34岁。

   他的事迹被编成歌在陕北传唱。“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 

   刘志丹故事的后赘比前两位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的弟媳李建彤执笔小说《刘志丹》,被批“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牵连西北局多人挨整。三中全会后,人获平反,书仍未出。

   写小说,搞音乐的刘索拉是李建彤女儿,也就是刘志丹的嫡亲侄女。

   有月的夜晚,月光在黄土高原逡巡,不见故人在,唯闻故人名。谢子长牺牲一月后,他的家乡安定改名子长。刘志丹牺牲当年,家乡保安改名志丹,1944年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将绥德米脂横山等县交界处划出子洲县,以纪念李子洲。

   子洲、子长、志丹,方圆不算广阔的黄土地有三位先烈名字命名的县份,表达后来人对西北根据地开拓者的敬重与惜别。

毛主席在陕北十三年

      记住几个关键时间。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1948年3月,中共中央及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从陕北吴堡东渡黄河,历经十三年。

      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到1947年3月从王家坪撤离,历经十年。

      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渡黄河到山西,毛泽东一行转战陕北一年零五天。

      记住两个重要人:黄克功、张国焘。

      1937年10月,26岁的红军旅长黄克功,对陕北公学一名女学生逼婚未遂,出枪杀人。被判死刑。

    当时有人提出,国难当头,可让黄戴罪杀敌。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黄克功被处以死刑。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给边区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信,支持法院判决。公审大会上,公布了这封信的内容:黄克功过去斗争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一个普通人。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厉的纪律……黄克功被执行枪决。

    1938年4月,张国焘以陕甘宁边区副主席身份去黄陵祭扫,之后上了国民党高官汽车。中共高层对他多方挽留,张国焘去意已决。

    三年前的1935年,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张拥兵自重,另立中央,开始人生误途。在他心中,陕北是鸡肋,吃之无肉,弃之无味。关键是党中央高层已“无位”。这位中共早期领导人最终选择背叛信仰,投靠蒋介石戴笠。

    此事给当时党中央和陕北根据地带来的困扰可想而知。张之后的生态江河日下。台湾、香港、加拿大。1979年以81高龄病逝加拿大多伦多老人院。

   这就是陕北延安,被毛主席感慨为“革命的落脚点与出发点”。黄土地上有背叛有变质,有特务有内奸,有动摇、徘徊与失落,更多信仰与坚持。不似眼下延安题材影视节目,要么抓特务,要么谈恋爱,不接地气没有根基地浅薄。

      有诗。

      李季的信天游体长诗《王贵与李香香》,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雪”写于1936年2月,毛泽东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渡河东征。一场大雪落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也落在42岁毛泽东的脑海里,才情与诗意被激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立意高远,激情大气,诗意盎然,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

   1947年3月,毛泽东率党中央转战陕北,生活艰苦超过长征,很多路途靠两脚加拐杖步行,吃的黑豆钱钱饭,住的破窑洞,危险狰狞于前途与后路。几次过黄河机会,毛泽东坚持不走。除了战略考虑,还有情义。他说,没有这块土地,中央红军就下不了地;还说,我们在延安住了12年,老百姓供养我们,一遇险情就跑,对不起陕北人民。

   党中央撤离延安后几天,胡宗南以“胜利者”身份进入枣园。他强烈要求南京政府把延安县改名“宗南县”。当年8月7日,蒋介石来到枣园,对手毛泽东在如此简陋处生活、办公,指挥打仗、写文章……蒋介石看不懂。

   吉人天佑。看看毛主席转战陕北走过停驻的村庄名字,很好听名字: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神泉堡、白龙庙;打过仗的地方: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毛主席能够平安停驻原因,没有百姓向国军告密。一年零五天。夜夜有月,不可能;月月有月,肯定的。这片土地发生的一切,它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春分到了春风未暖的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告别陕北的日子。毛泽东一行从陕北吴堡川口以南园则塔过黄河,到了河东回望河西,毛泽东说一句“陕北是个好地方”,转身走了;经五台山到西柏坡,走进新中国——毛泽东此生再没回陕北。

延安一片月

      此诗句窃自李白《子夜吴歌》。原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笔者不才,有上句无下句,延安少河缺水无平地,咋会有万人捣衣之盛景?

   眼下延安富了,有油有煤有天然气;除了老红军老八路老劳模,还有老板,煤老板油老板,有了高楼和豪车,也有了堵车。有些没变。比如枣园大门康生题字没变,仍旧是“延园赵溶(赵是康生别名)”。旧居人熙熙攘攘,你出来我才能进去。红色之旅,不收费。

   延安一片月,是诗意的留恋,怀念,思索,也是祝福。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