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十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延安颂》是抗战歌曲中一首独唱大歌。有评论云:这首壮丽的颂歌,抒情性和战斗性完美交融,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曲作者郑律成,词作者有些陌生:莫耶,抗战歌曲创作者中唯一女性。
三十多年前,笔者见过莫耶。
1979年10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召开。多少反右被打倒、文革遭践踏的老中青作家得“解放”后上会。当年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绿原》杂志任编辑的笔者窜到会上广约稿件,见到莫耶,一位斯文有礼,气质不俗的中年女士,听口音是南方人。得知莫耶是《延安颂》词作者,现任甘肃文联副主席,同在黄土地的经历让笔者顿感亲近。(莫耶少女照)
记得笔者约到莫大姐稿件并刊发,具体内容完全不记。毕竟“莫耶”两个字在春风初度百花盛开名人名作流光溢彩年代,稍显平静与平淡。
之后通过信件往来,知道莫耶大姐一直在写,有作品问世,没大红大紫,并于1986年68岁时因病过早离世。
此次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歌声轰响天地,捶击笔者乱七八糟记忆,清升浊沉,对过往历史有了新的感觉与理解。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多好听的《延安颂》,弥布辽阔宽广诗意,又充满抗争的果决,营造出根据地辨识度极高的革命座标:延安宝塔,使千万青年心向往之并疾步靠前……三十年前莫耶大姐样貌浮出脑海,丝丝缕缕南方口音,历沧桑未改斯文气质。笔者觉出遗忘之不该,回头来打捞莫大姐人生,笔者被惊到。
据资料介绍,莫耶,原名陈淑媛,1918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崇善里东溪乡,那是个出茶叶的地方。陈姓女子喜欢写作,把对社会黑暗与不公的愤慨写进作品,小获文名。那个茶香馥郁的山村甚至求学读书的厦门留不住她,年纪轻轻离家到上海,担任《女子月刊》校对、编辑、主编,曾用笔名白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小陈在“救亡演剧第五队”任编剧,投身抗日宣传和救济难民工作。1937年10月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更名莫耶。据说来自干将莫邪两把锋锐无比宝剑之名。从此黄土高原,陈姓女子不再白云不再,利剑莫耶出鞘。
1938年春,莫耶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后转入文学系。一个夏日的下午,延安城里开大会。散会后鲁艺学生出了北城门,爬上半山坡,望着城里出来的抗大学生,听着他们的歌声和口号,莫耶心潮澎湃。站在身边的音乐系同学郑律成说:“给我写个歌词吧!”莫耶抽出笔,把飞扬灵感倾泄在本子上,写好歌词,标出题目《歌颂延安》,交给郑律成。郑律成很快把曲子谱好,并于几天后在延安一场晚会上演唱,大受好评。过了几天,鲁艺院部的人把中宣部拿走印好的歌曲给了莫耶,题目改成《延安颂》。这就是莫耶创作《延安颂》的大致过程。
1938年冬,莫耶随八路军120师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任师政治部宣传干事。1944年春,莫耶在贺龙等领导的关怀下,调到晋绥军区政治部《战斗报》当编辑、记者,1948年秋随《战斗报》调回延安,不久随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任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主编、总编辑,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转业到《甘肃日报》社任副总编辑,主持报社工作。从那时起,她的人生路径与地处华南温润湿绿的家乡越来越远,如古典诗词中铁骑雕弓的一射……
其实,莫耶参加革命投身抗战的履历并非一帆风顺,她的人生还有苦楚坎坷的一面。
1941年她因小说《丽萍的烦恼》受到批判;1943年由于家庭出身和那篇小说的原因,受到审查;转业到《甘肃日报》社任副总编辑后,1956年刊发铁路职工张凌虚被官僚主义逼得精神失常的事件,并发表社论,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中被划右派,受到批判和降级处分。“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受到严厉批斗,下放农场劳动改造。1979年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关怀下,莫大姐的冤案才得到平反。除此,莫大姐还有堪称传奇的经历。
1950年,莫耶与《人民军队报》社长(后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方唯若结婚。次年,某位记者在莫耶办公室手枪走火,击中莫耶腹部,将她腹中的胎儿打死。抢救过来后,上级征求她对肇事者的处理意见。她说,那同志是入伍不久的新干部,缺乏训练,以此为戒就可以了,让他监外工作吧。(莫耶一家)
莫大姐早年在上海的一段婚恋,更让人感慨世道之不可思议与神秘莫测。
1934年,莫耶姓陈还叫白云,在上海办《女子月刊》和一个叫陈沧的年轻记者邂逅,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同居。一年后,白云为陈沧生了一个男孩。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白云投身抗战洪流。日军占领上海后,白云所在的“上海救亡演剧第五队”准备寻机前往延安。白云让陈沧一同前往。陈沧鼓起勇气,告诉了白云自己的秘密职业军统特工,但没说出真实姓名。他希望得到白云理解并打消去延安的念头。那时的白云虽未加入共产党,但明确知道和陈沧是信仰之不同,她毅然选择分手,跟随“第五队”前往延安。从此陈沧和白云再未谋面。只知道他们的孩子长大后,进入国民党航空学校。大陆解放前,孩子随学校一同去了台湾,再无音信。
莫耶至死不知,她的初恋情人就是大名鼎鼎军统特务沈醉。陈沧是化名,如同白云是笔名。莫耶离开人世的1986年,沈醉的真实身份未被公众知晓(2009年,有关他的书籍才公开出版)。听到《延安颂》,得知莫耶就是飘远的“白云”,除了感慨,沈老先生恐怕还是无言的感慨吧。
不知道莫耶大姐回没回过福建安溪的老家,老家人可是把她当做大英雄,修旧居,讲传奇,年年岁岁引以为傲,前来旧居参观的人一定听到《延安颂》歌曲,岁岁年年高亢美好。
大起大落的时代,有信仰,有抱负,有才华和有情怀的一代人不敢说拥有诗意、浪漫的一生,但至少诗意浪漫地生活过,像莫耶,《延安颂》歌声可作证。
哦,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坚固的抗战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