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系列教材 吉林大学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 《文物保护概论》 刘爽 著 刘爽,1995年吉林大学环境化学专业毕业留校,2004年获吉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古文字方向硕士学位,2014年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方向博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博物馆系讲师。从事文物库房管理工作13年,讲授《文物保护概论》20年,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加多项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与研究、科技考古等。 内 容 提 要 本书可作为文物爱好者、收藏家了解我国文物保护制度和原则、文物保护历史和现状、藏品保养知识的入门读物,亦可作高等教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文化遗产及艺术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教材。 《文物保护概论》前 言 2016年2月24日,在举世瞩目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的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主持签发了文件《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同时提出的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未来绿色发展大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个是社会热点、新科技新能源——电力汽车,一个是相对冷门的不可再生资源——文物,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领域以这样一种奇妙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其深层蕴含的其实是一个无比沉重的话题:古老阳光馈赠给人类的能源——石油正在日近耗竭,以石油为基础建立的现代文明面临巨大的危机,而勤劳智慧的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资源也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面临同样的危机,所不同的是,石油耗尽,我们可以再开发其他能源,如电力、风能、太阳能代替,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旦损毁,将万劫不复永不复生! 作为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金色名片”,文化遗产担负着传承民族历史文化根脉的重大使命,但在商品经济的滚滚大潮中,众多娇弱珍贵之躯难敌利欲熏心,日渐憔悴凋零,在风雨飘摇中慨叹“普天之下难有立锥之地”!试问:曾有多少文物保护单位被“生产建设性破坏”“维修性改建拆除”?!多少古遗址、古墓葬被哄抢、爆破、盗掘?!多少珍贵文物被瞒天过海走私盗卖、流失海外?!又有多少人间瑰宝在暗无天日的库房长年累月经受自然力的蚕食鲸吞?!冰冷的统计数字会让人触目惊心,人们无知地造就着让自己痛悔不已却无可挽回的过失,却忘记了反省错在哪里…抚今追昔,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笔者曾主管十三年文物库房工作,并拥有二十余年的文物保护教学经验,书中所述多为文物管理、教学研究中亲身所历所感,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为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增砖添瓦鼓而呼! 后 记 首先,我要感谢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和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前辈、领导魏存成、朱泓、史吉祥等教授们的高瞻远瞩和信任,在1995年选择具有化学背景的我进入文物陈列室从事库房日常管理工作,并要求我讲授《文物保护技术》课。时至今日,我仍然怀念那些经过层层厚重的安全门进入一片与世隔绝的安静清宁,与一件件人间瑰宝为伴做他们忠诚护卫的奇妙岁月;而全新的知识领域、紧张的教学任务,时时鞭策着我不敢有丝毫懈怠,不停地负重前行,才使20多年后的今天这部书的出版成为可能。 文物保护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内容丰富博杂,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层出叠现,以一己微薄之力实难兼容并蓄面面俱到,这也是这部书酝酿已久却迟至今日才出版的原因,因此,在这里,我要感谢吉林大学匡亚明讲座教授日本学者宫本一夫先生及其著作《中国的历史——从神话到历史》,作为一名外国学者,敢于挑战知识的极限,对中国一二百万年间的史前史作纵横捭阖海纳百川的概括和总结,这直接促使我下定决心不畏艰辛,整理、修改、完善、出版这部讲义,并大致参照该书的体例,完成我20年心血结晶的总结,我希望即使是像教材一样的基础知识的阅读,也应该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感谢读者与我分享创作的快乐;同时,本着学术会不断进步的宗旨,这部书搭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框架,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随着学科发展进行补充和修正,她所完成的只是作为大学本科教材夯实基础指引方向的历史使命,如果能够激励有志于此的后学知难而进勇于攀登真理的高峰,哪怕起到的只是片羽微茫的作用,吾亦将不胜欣慰。 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还要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吉林大学林沄教授和博士导师北京大学吴小红教授对我的学术指导与悉心教诲;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我亦受益于陈铁梅、赵朝洪、夏正楷、王幼平、赵辉、胡东波、周双林、张晓梅、陈建立、崔剑锋、胡钢等优秀的老师们,还有带我入门的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潘路主任、杨小林等诸位文博界辛勤劳作的园丁…孺子何其幸!得遇这么多学养深厚道德高尚的专家学者一路同行,激励敦促奖掖赐教,是爱是暖辗转相传。书中的一些观点、图片或来自于多年的学习交流所得,原谅我不能在此一一表达谢意。 最后,感谢吉林大学文学院和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诸位领导老师,感谢张福贵教授、邹纪光书记、严中联编辑对本书的贡献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