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什么放进云端
高红十
天上无云,哪怕蔚蓝一片,会不会也显得单调?
咋暖还寒的春风听见此话,呼噜呼噜造云吭吃吭吃搬云来了,一团,一片,一拨又一拨。天之一角长出棉花(总是先做此弱智比喻),旋即变成棉花糖又优雅莲花,大群胡奔乱跑马牛狗猪,还有鸡,鸡年哪能无鸡? 打鸣雄鸡,下蛋母鸡……
云朵制造一自由,二随意,三美丽。想象无边美丽无涯,蓝天不单调,令人愉悦,说心潮澎湃夸张,说浮想联翩正好。
突发奇想,把什么放上去,放进蓝天白云里,随心所欲变化无穷,岂不有趣?
放什么好?
春节过后,家里亲人有恙。今冬雨雪稀少,随着春天发生,一些病菌病毒旧疾也生发,家人的病有轻有重,病患和家人蓝瘦不爽。先把病菌病毒蓝瘦不爽放进云端吧,白云做筐把病恙带去远方。
听半导体收音机,听试飞员的故事,酷烈坚强旁人无法企及的生命体验。看窗框云胖云瘦,云东云西,突然有种感动与觉悟。总要在一个年龄段设置一个小目标,努力并坚持。把小目标放上云端,给自己实现小目标鼓劲加油摇旗呐喊。
新的一年计划出一次国,去荷兰看郁金香,看水坝,看大风车。第七次去欧洲不急不赶,看到什么算什么,不定必看景点;那样会减少压力,所有收获都是惊喜。
有时间国内走走,捡人少地方,寻不那么闹热的地方走走。前提要不一样,看不一样天蓝水清云白,听不一样方言俚语,尝不一样特产小吃,关键词“不一样”,一样看什么看。
读书。先前有小文报告,笔者阅读习惯有了改变,少用眼看,改扯一枚小收音机听了,听新闻听信息听财经听音乐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网络小说(笔者所说读书包括听书)。习惯一不听太热络的书,沉淀三至五月,如果还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作者不那么靠谱也不急于读。毕竟能读书的眼力时间已很有限,毕竟此生未读的书注定超过已读。
2016年读过感觉好的有陈河《甲骨时光》,葛亮《北鸢》,大约十多年前出版的张北海《侠隐》——姜文正在改拍电影,外国人写的《极简欧洲史》,汤一介《我们三代人》没有读完,2017年接着读。徐则成《王城如海》据说写当下北京,听了两天连播,听不下去,罢。听完了阿耐的《欢乐颂》,感觉电视剧(第一季)比小说好,小说文学性差,人物单一,欠丰满,对话过多过密,优点是贴着地走,可惜贴太近,能看见鼻尖沾着的泥土。
新一年还要努力写点什么,至少要保持创作的激情,对生活的敏感和调遣词语的能力,指花花开,约车车来,库存词语利落好使,还有新词汨汨补充活水不竭。
保养好自己的身体——盛茶的壶装酒的瓮,一切的载体。
会会朋友,看看老师,互惠有益, 择时而为。
制定一个小目标而已,不要大,大了完不成会焦虑。把焦虑放进云端,还有雾霾,还有对春天的憧憬,把生命某一区间的向往放上去放上高高的云端。别人看不看无所谓,自己想看随时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