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大学吉林校友网
校友工作与生活
高红十:五部茅奖听读两本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9-09-17 10:01     点击量:438

 五部茅奖听读两本

高红十


最近颁布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获奖长篇小说,我——因视力不济——从广播中听读的竟有两部∶《人世问》和《主角》。


拔得头筹的《人世间》出自作家梁晓声之手,全书115万字。实话说我没有全部听完,但其中故事和文笔是知晓的,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众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的当下,一缕缕人间烟火扑鼻,寻常的贴地气文笔讲故事,徐徐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很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的文学语境。


小说虽虚构,但实录了知青一代经历的下乡,回城,下岗,反腐,棚改……(四十年改革开放,七十年新中国前进步履中大事小情几无遗漏)该书三观正确,道义与情怀饱满,不需我饶舌。


说起来,我与梁晓声算认识的。三十八年前,新文学风起云涌百花盛开年代,《安徽文学》在黄山开笔会,我有幸参加,同会有梁晓声,蒋韵,黄蓓佳,王承刚,鲁书潮,薛海翔,谢鲁渤等人。当年因写知青,梁晓声名气很大,人却平实。记得我与几位女作者结伴走在上山队伍后面,于某亭子处捡到一只水杯,有没有茶叶不记得,没有枸杞肯定的,确定是笔会成员丢下的杯子,我装进包里继续前行。后来知道是梁晓声的,见面还他,他谢我。往后,同乘乌篷船走练江,新安江,富春江,往江水里丢过手剥茴香豆的皮,十分惬意的一次笔会。再后来一次文学活动,他听说我一篇散文,题为“伴你一生是心情”(鸡汤文),他略带疑惑说,伴你一生是心情,那呼吸呢?


 问话我记住了。  


此次获奖,梁晓声有几个形容词,老三届,知青作家,共和国同龄人,三者其实一回事。我关注知青作家。新文学伊始,知青作家与右派作家中流击水.齐头并进,成绩难分伯仲。至今后者有得茅奖,而前者无。当下梁晓声获奖,一代知青作家努力多年风格各异丰沛不俗的文学成就得到肯定——至少我这么看。


因为获奖,最近较多听到对梁晓声的访谈,几句话我听见并记住了,他说,写长篇是件力气活;他说,眼睛不行了,已无法把字写进稿纸的格子。某新闻记者说,最近梁出席他一本书的发布会,带着颈托。


保重,晓声。


另一本《主角》,写秦腔演员忆秦娥从小到大,从无名到有名的多半辈子生活,也关照了时代变化对该行当和她人生的影响。此类题材的小说以前不多见,获大奖更无,因为它自带通俗光环,难入评委法眼吧。加之陕西小说家众,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一个个沉甸甸排着队获奖,也固化了对陕西小说风格的印象。


我之所以跟听,因为演播者是央广中国之声主持人黎春,操一嘴酿皮子味的地道陕西方言,抑扬顿挫,对听觉是一种招惹与刺激;也是对我在西安生活三年 ,陕西生活七年掌握的一种语言的回放与复习。我以为,读文科的会不会外语不大当紧,除了普通话,每个人最好再会一种方言,这样你的日子会过得有趣。试试……


《主角》可能故事自带的通俗性,虽然情节起伏,但每一起伏均在意料之中;譬如女主角丈夫出轨,儿子出事,遭同事嫉妒,被骂“狐狸精”等如此老派称呼;她和画家去山里生活一段显得突兀,结尾的收束也有些吃力。


至于其他三部:徐怀中牵风记,徐则臣北上,李洱应物兄,并不打算马上追听,期待将来有缘相闻。何况日常所听读并不全是文学,有历史,有人物,最近听读祝勇的历史散文为什么唐朝会出李白,还不错。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