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大学吉林校友网
校友工作与生活
金恩晖:我在北大图书馆学系求学四年(1957-1961)日程简记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1-01-07 19:59     点击量:683

我在北大图书馆学系求学四年

(1957-1961)日程简记


〔题记〕20世纪中叶、1957-1961年四年間,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读书。即1957年9月,我从长春市的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中部,考入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61年9月,我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回长春市,到吉林省图书馆工作。我的青年时代生活历程竟是如此简单:从中学校门,走进大学校门,走出大学校门,进了图书馆门。然而大学四年的生活,却非一汪池水,並不平静,充滿了人生的波澜、多变、痛苦和坎坷,那是一个曲折、复杂的人生历程。如今我已步入耄耋之年,总想对大学时代作一番回忆和评价,但事过境迁,对六七十年前的往事难以再回忆清楚。于是不惜费神出力,翻箱倒柜,从旧文物中找出残存下来的读书礼记,日志,有关记录中的文字记载,包括其中的片言支语,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竟得出了一个关于北大四年求学时期的活动日程表来,此表所記基本符合事实,但对每项活动的体会,有些我至今也难以做出恰当的评价,其中有某些正确的部分,也有显而易见的错误做法,说起來真有一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感觉。这里,暂且先将当时活动的事实罗列出来,供以后利用余生时间细细地回顾、品味,以期从理论上、认识上得出科学地结论。

1957

1月。刘国钧《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发表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第一期。

4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519日。北京大学鸣放以“五.一九”事件达到白热化。

5月。吉林市文联《江城》杂志5月号《创刊号》发表金恩辉杂文《灯下杂记/六章》。

6月。北大反右派斗争,图书馆学系王重民等师生被划为“右派分子”。刘国钧接任系主任。

8月。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录取到图书馆学系。

9月下旬。入学北大,先住30126室,后为3240斋,四年间三移宿舍,系办公室在民主楼。陆续地参加高年级组织的批判“右派分子”李修宇等人的大会。

101日。部分师生-包括全部新同学参加庆祝国庆八周年大会,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接受毛泽东等领导人检阅。

10月。吉林市文联《江城》杂志10月号以《反击右派、拔掉毒草》为栏题,发表《“灯下杂记/六章”究竟为谁而记?为谁而发?》的批判文章。同月加入北大学生社团文学社。

117日。校内举行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大会,马寅初校长陪周恩来总理参加。

1958


3月。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指导下,北大正常的学习秩序不断地被“双反”、“五反”,红专辩论、向党交心、批判白专道路、名利思想、个人主义,拨白旗、插红旗,开展两条路线的斗争、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等运动以及劳动锻炼所打断。

学术思想批判中,1957级同学按系总支布置成立了《图书馆学大辞典》批判小组:同时,响应“结合生产,结合教学,全校总动员,实现科学研究大跃进”的号召,1957级曾浚一、金恩辉、朱育培、邵国秀、张玉藻、葛仁局等同学自愿组成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史研究小组,并主动邀请刘国钧、关懿娴老师参加指导,他们欣然同意。此课题纳入了系里的科研计划。

4月下旬。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十余天;结束前几天,我因累得吐了血,先期回校,住校医院,确诊为大叶性肺炎。

54日。校庆六十周年,陈伯达来校在大会讲话中点了马寅初的名,从此掀起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的高潮,也使批判各学科领域内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运动逐步升级。

7月。整团。图书馆学系1957级团支部在俄文楼召开两次批判会,先后批判王孝龙、金恩辉的“反党反社会主义思想”。王被开除团籍,金被严重警告处分,两人皆予保留学籍,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此月内,还常参加校内修建红湖的劳动。

7月末到93日,按校委“苦战四十天,向科学研究大跃进”的要求,图书馆学系1957级部分同学完成了批判《图书馆学大辞典》的文章和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书书稿的初稿。

8月。曾到杨村参加军事野营。同月升入大二。

9-10月间。到房山县惠南庄参加麦收,深翻土地,约一个月。

10月底到1959年初。到海淀区四季青公社万寿寺果园半工半读。半读时在某速成中学上课。王重民、刘国钧以花甲之年与同学同住在社员家,同吃、同劳动。两位老师住的热炕,有一次被子着了火,万幸人末受伤害。同学周某发生了生活作风问题。

1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大学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文集》,其中收入图书馆学系1955级、1956级学生批判小组分别批判刘国钧、杜定友的图书馆学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以及刘国钧《关于我的资产阶级图书馆学观点的自我批判》等三篇文章。在此前后这类文章都曾在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如1957级学生批判小组写的《“图书馆学大辞典”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一株毒草》一文发表在《图书馆学通讯》1959年第一期上。

1959

1月,初冬。在四季青半工半读期间,时逢大炼钢铁、公社大办集体食堂。师生与社员一起到生产队食堂吃饭,一次改善伙食,主食为白面面条,大家排成一队,一人每次只能盛一碗,吃完后再从后面排。人多队伍长,每人吃完一碗面条,消化中又去排第二碗,等的时间更长,晚饭一直排,本为节省食粮的排队法,如此吃到午夜,反倒增加了排队次数,多吃了很多面条,这成为人生经历中末曾遇到过的悲喜闹剧。

121日返校。开学后到1960年初,读完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课程。课余,图书馆事业史小组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工作紧张地进行。

值得说明的是,从1957-1961年这四年间,尽管有政治运动,劳动锻炼,大批判等活动,图书馆学系的基础课还是在开课,如刘国钧教授的《中国书史》《图书馆目录》,王重民教授的《中国目录学史》、周文骏、朱天俊图书馆学、目录学等;此外,公共课中选修课,如冯友兰、王力、林庚、王瑶、章廷谦等教授的中国哲学史、文学史等等;还有图书馆学系开设的科技概论课,将自然科学各部门的专家请来,用短时间讲清楚物、理、化、生诸学科的基本内容,这就大大的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

32日。祖母许文金许氏逝世于北京市委党校姑母家___因脑溢血曾到积水潭医院抢救不治,享年七十三岁,她生于1886年。

54日。系里举办“五.四”科学讨论会,由课题组组长曾浚一代表在大会上宣读论文《新中国十年来的图书馆事业》。

暑假,高中同学、未婚妻、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陈丽枝同学来京,与我同度假期,她住戎胜芳等女同学宿舍。

10月。经我们认真、反复加工、修改,最后由刘国钧审定,《新中国十年来的图书馆事业》一文在《北京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年第4期发表,这是庆祝建国十周年向国庆献礼的专号。

1960

3月。转到大紫草坞的大董村、南梨园等大队,参加修水库劳动。

4月。到北京东郊,参加农场劳动。

8月。升入大四,开始最后一年的学习。

9月。开学不久,赴昌平县十三陵南新村劳动锻炼,到11月底,历时近三个月。

101日。全班就近参观明代地下宫殿——定陵。

1013日。因周日休息,请假获准,与朱育培同学步行去游长城——八达岭。二人晨5时自南新村出发,晚9时归宿(归途中,实在走不动了,在南口有幸搭上了一辆运煤的车,回到南新村),共计十七个小时、行程100余公里,此事曾遭到领导的批评。

121日。全班乘火车赴上海图书馆进行毕业实习,直到次年2月放寒假。

1960

3月到8月。写毕业论文。时常同王毓同学游颐和园,多在佛香阁处畅谈,并远眺园景及昆明湖。

810日(周四)下午三时在北京市委党校礼堂听陈毅副总理的形势报告。

9月。北大毕业,分配到长春市吉林省图书馆。

                                  ---金恩辉 2007.1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