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大学吉林校友网
校友工作与生活
图林文华:笔下的图林与心中的情谊——读《金恩晖图书馆学文集》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2-27 19:51     点击量:574

笔下的图林与心中的情谊——读《金恩晖图书馆学文集》

 图林文华  2022-12-23 

   2021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以“书卷故人,图韵流芳——评图书馆人写的书”为主题开展“2021年馆员书评第九季征集活动”,我读了金恩晖先生赠我的《金恩晖图书馆学文集》后写了一篇文章投了稿,经专家小组研议,入列该活动的推荐书评名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笔下的图林与心中的情谊

——读《金恩晖图书馆学文集》

微信图片_20221227194003.jpg

 202010月,我收到了图书馆学家、原吉林省图书馆馆长金恩晖先生寄自长春的新作《金恩晖图书馆学文集》(简称《文集》,下同),在此之前就听金先生说要出这部书,现在捧在手中竟格外厚重。翻看目录,感觉这是他思想的一次集成,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到图书馆事业建设,从图书馆学教育到文献学,从目录学到图书馆史研究……金先生的笔尖几乎触及了图林所有领域,加上在文学、美学等方面的建树,正如周文骏先生对他“通才”的评价,金先生确实呈现给我们博学的印象。微信图片_20221227194037.jpg微信图片_20221227194642.jpg

《文集》的一个特点是体裁多样,收录文章除论文外,还有很多金恩晖先生写的交往信札、书籍序跋、调研报告、学术评论、回忆文章等,这些看似零散的文章中却串联出了他丰富的学术思想。

  《文集》收录金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文章18篇,出自他各时期研究的精华。我最早了解金恩晖先生是通过他主编的那部《图书馆学引论》,在我看来这是奠定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地位的著作,全书共分为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学及其学科体系图书馆及其性质、社会职能和作用 ; 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孕育和萌芽 ; 中国古代图书馆事业史等。此书曾被收入《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金先生在《文集》录有一篇对此书编撰的阐释文章《“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图书馆学引论>忝列图书馆学文库引起的感想”》,文中将这部由他牵头,集合了多位学者思想的教材概括为以中年为主导、以青年为骨干的第三代、第四代图书馆学人合作的学术作品,并提出了联合课题下各方有识之士,取每人所长,使之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大显身手,保证学术质量的观点。[1]这种兼容并包的态度,正是他在北京大学求学多年浸润其中所获得的思想灵魂。当然,这部《图书馆学引论》因为金恩晖先生的主导,能从中体会到深刻的实践性。他以四十余年的图书馆实践基础、常年一线工作凝结的丰富无比的工作经验和积累的大量科研素材提出“把图书馆的内容还给图书馆学”,并秉持“该书的应用对象市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其内容就应当为这些应用对象提供在工作实践中所必备的基本知识”[2]原则编写此书。在今天看来我想《图书馆学引论》的价值又不仅于对图书馆学基础的研究,在多年来业界学界及社会上常常听到的“图书馆消亡论”中,我们从这部《图书馆学引论》里看到的是坚持专业信念、追求核心业务的理念和着重社会效能,传达人文精神的态度,图书馆作为生长着的有机体,一定会不断前行保持生机。

微信图片_20221227194122.jpg微信图片_20221227194125.jpg

图书馆事业建设方面,金先生可说是一位实干家。在采编、参考咨询、流动服务等领域他都亲身实践并有著述,《文集》中我对《农村图书室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吉林省怀德县八屋公社办图书室的调查报告》一文感受颇深。文章写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6月,当时全国8亿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农村生产力的需求、科技种田的愿望,都促使图书馆人结合自身职能为农村、为农民做些什么。据此,金恩晖先生通过了解、参观和座谈会整理出调查报告,提出生产的发展是办农村图书室的先决条件,从实际问题出发阐释资金、人员、房屋设备的解决方法,还从精神文明建设、农业科技生产、青年学习提升、农村多种经营几个方面展望农村图书室的旺盛生命力。此文发表近5年后,国家提出了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星火计划”,农村图书室得以在更广阔的平台下发挥作用。[3]再回到今天,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的“真”与“纯”“文脉”与“资源”“传统”与“发展”,如何在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中做文章,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图书馆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又成为我们新的课题。但从金先生的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他的答案是深入研究,放远眼光。而这种深入研究又体现在他立足基层、立足地方的精神根脉。

   诗人余光中曾有诗云:“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即根要求其深,汲取养分,叶与花要求其高,放眼长空。金先生大概是将这种特质发扬得极好的,他着眼于地方文献研究,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我与金先生的交往也源于地方文献。2015年,我计划对馆藏地方文献进行整理,了解到同在东北的图书馆界前辈金恩晖先生在此方面研究有很高的成就,于是冒昧去函请益,金先生除对一些专业知识进行指导,还赠我他刚刚出版不久的《〈打牲乌拉志典全书〉注释及其研究》一书,该书集中、全面地编选了多年来国内外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打牲乌拉志典全书》、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主要研究成果,涵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和研究线索,以及有关回忆文章。[4] 读此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正是金先生自己评价的摒除“主题先行”的写作思想,全面地占有中外史料,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做结论也不回避国外学术界不同观点,用史实说话的态度。[5]而书的扉页上金先生题写道:“温故而知新,知新而开拓,而创新”,这既是对他自身研究方志学的一种写照,印证了《文集》中收录的《赋予传统的史地文献学以新内容》提出的“有必要将史籍知识和文检知识结合起来,赋予传统的实地文献学课新的内容。”的创新观点,[6]让人能感受到创新始终是科学研究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这一题词也是他对我这个后学者的勉励。虽然后来我在地方文献整理方面没有什么成绩,但据金先生的观点,结合本土历史对地方红色文献进行梳理研究有了不少新发现,也颇觉为家乡文化做出了些许贡献。微信图片_20221227194152.jpg微信图片_20221227194158.jpg

金先生在方志研究方面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除主编了近百万字的《中国地方志论丛》《中国地方志分论》《吉林地方志考论》三部书,还在1983年与台湾大学资深教授胡述兆先生联合主编大型学术性工具书《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凡四卷,总字数达千余万,由汉美图书有限公司出版。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著名学者金耀基对此有极高赞誉:“这部《提要》被视为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来又一部大部头的提要性工具书。不夸大地说,这部《提要》对于研究中国文化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者而言,是一项无可比拟的功德与盛举。”此书之影响深远,在近40年后仍能体会。2019年,我去长春拜访金先生,巧遇长春社科院副研究员杨洪友老师慕名持《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请金先生签名留念,他认为此书作为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的学术成果,其意义和作为提要式方志目录的实用性都难能可贵,而他的这次学术追星则是此书不朽价值和金先生亲和的学术魅力的诠释。

   我认为这种魅力除了金先生的博识之外,更体现在他心中饱满的情谊。金先生的《文集》中收录了较大篇幅的师长学友回忆文章,这也是最让我读之欲罢不能的一个部分。金先生曾多次和我谈及他与王重民、刘国钧、胡述兆等先生交往的故事,而《文集》中又有唐西民、杨威理、单行、刘尚恒、张祥琯、王振鹄、卢荷生、张白影、赫彦生、徐文绪、李更旺、荣文璜、王致善等先生的记述,这些文章回顾了他与学者们的交往,字里行间溢满他心中深厚的情谊,想到他念及与王重民先生来往信函在“文革”中遗失时的垂首失落,回首刘国钧先生带领他与同学研究图书馆史的心绪难平,叙谈胡述兆先生赴长春共商《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编写的激动感受……能看到学者们治学实践的历程和风范,这种交往寓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则蕴藏了丰厚内涵、学术精神和内核品格,我们从这些图书馆的“历史的人格者”的故事中也触摸到一个时代的脉搏,这种真挚的情谊流淌出的掌故文章,将学术理解置于其中,恰似一部学术史,也成为金先生史学观的一种体现。[7]

   金先生这种真挚的情谊也表现在对后辈学者和图书馆员的提携上。他虽然常年工作在公共图书馆,却有着丰富的图书馆教学经验,在北京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等高校任兼职授课,可谓桃李天下。他的弟子们在与他的交流中提高学术能力的同时,也对他的人格叹服,所以退休多年,已八十四岁高龄的他身边仍常常围绕着学生向他请益,与他谈心。他乐观、豁达、开朗、无忧无虑的性格[8]让与他接触的人总是感到轻松。他对素未谋面的图书馆员也是尽力帮助的,在我整理馆藏地方文献之前与金恩晖先生是从未接触过的,但当我通过信函向他请益时,他很快就热情地给了我答复。后来,我编的一部《图林文华——中国图书馆学人的墨迹与故事》请先生赐序,他也欣然应允,以图书馆事业史的视角对书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点明书中优点时也不避讳不足之处,其解读比作为作者的我更加细致。之后,他又多方帮我宣传,使《图林文华》的影响能够不断扩大,如今这篇序也以《展现图书馆人的读书、治学与笔耕——读丹东市图书馆的<图林文华>有感》呈现在《文集》中,让我对金恩晖先生充满尊敬和感激。微信图片_20221227194238.jpg微信图片_20221227194257.jpg

金先生说他的图书馆学、文献学著作,都是业务工作实际促动的结果,谈不到高深的理论,系统的总结,理性的升华,仅仅是为了满足工作人员进修的需要而著,[9]这话是金先生的自谦,也体现出他治学与工作的初心,而恰恰是这种朴实的愿望,让他的文章更直击心灵,更简单纯粹的为读者为馆员服务。

参考文献:

[1]金恩晖.“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图书馆学引论》忝列《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引起的感想[J].图书馆学研究,2016(01):95-97.

[2]金恩晖.图书馆学引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3]金恩晖.农村图书室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吉林省怀德县八屋公社办图书室的调查报告[M] //金恩晖图书馆学文集.长春:长春出版社,2020

[4]金恩晖.《打牲乌拉志典全书》注释及其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5][9]金恩晖.“平生我如拆袜线,老来要认本来面”——《〈打牲乌拉志典全书〉注释及其研究》后记[J].图书馆学研究,2014(02):98-101+53.

[6]金恩晖.赋予传统的史地文献学以新内容[M] //金恩晖图书馆学文集.长春:长春出版社,2020

[7]王子舟.且知且行的学术典范——《金恩晖图书馆学文集》序[J].图书馆,2019(07):1-5+21.

[8]周文骏.剖破藩篱即大家──金恩晖及其图书馆文选[J].情报资料工作,1994(03):46.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