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节选) 校友会之所以在时间上选择1946年至1949年这个特定时期,一是因为有关北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的回忆性图书出版了不少,但还没有一本专门回忆北大这一时期的图书。第二,这个时期是中国的历史发生巨大转折的时期,也是北京大学校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整理、回忆这一时期的北大历史,对中国现代史,尤其是对中国教育史和北大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蒋梦麟辞去了北京大学校长,胡适被任命为校长,在胡适未回国前,由傅斯年任代校长。1946年5月4日,由北大、清华和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宣布解散,三校各自复员。1946年10月10日,复员后的北京大学正式开学,胡适正式执掌北大,他在开学典礼上回顾了北大四十八年风风雨雨的历史后,自豪地说,“今天的北大是大多了......学生有3514人,还不连沈阳新生、抗战有功子弟、正府分发者,可以说,比联大期大了一倍,学院也增加了三个。“他还说:”我只作一点小小的梦想,只想使她成为一个像样的学校,成为一个全国最高学术的研究机关,使她能在学术上、研究上、思想上有贡献。“此时的北大设有文、理、法、农、工、医等6个学院,33个系,学生人数达到3800多人(含沈阳新生),教职员工数达到1300多人,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学科设置最多、学生人数最多、师资力量最强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在以后的几年内,北大在文史哲、数理化、农学和医学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那时局动荡和各种困境之中,北大仍然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对中国的科技教育、政治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
(编者的话的作者是:张文定 江长仁 高红十)
(正在向高红十学姐要这个的电子版。如有了发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