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常乐,就会把人自然生存所需要的身外之物看得很
淡,因而看得开。
中国古代有一本书叫《淮南子》,主要是说道家的
道理。《淮南子》里有一句话:“圣人量腹而食,度形
而衣,节于己而已。”“节于己而已”,就是对自己恰如
其分就够了。这句话之后有一句话 :“贪污之心,奚有
升哉?”贪污的心从何处升起来?没有。所以道家强
调知足,自足其性是最合适的,不要去羡慕别人。
注《庄子》的玄学家郭象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只
大鸟、一只小鸟,大鸟要吃好多东西才吃得饱,渴了
要喝好多水才能够解渴。小鸟吃了几下就饱了,喝了
一点点水就解渴了。于是这两只一大一小的鸟相互
看对方。大鸟说,小鸟你多轻松啊,我一天到晚费劲
找东西吃,就为了填饱肚子,而你吃几下就填饱肚子
了,我可以像你就好了。小鸟看大鸟,说你可以吃尽
天下美食,我吃一点就吃不下去了,我要是像你一样
该多好。郭象说,二者能换过来吗?要是大鸟像小鸟
一样,每顿只吃一点,没几天就饿死了 ;小鸟也不要
看大鸟吃那么多的东西有多好,一顿就把你撑死了。
所以,郭象得出一个结论,叫自足其性,足性则逍
遥。道家的思想强调知足常乐,多余的东西反而是有
害的,因而它看得开。
学了佛教呢?就放得下。执我为本,所以放不
下,不要执我为本,那一切都放下了。这个体会说
明,我们了解一点我们的传统文化,知道传统文化里
的一些根本道理,是能产生有益影响的,不要盲目地
说这是过时的东西,而排斥它。
我今年参加澳门论坛的主题是多元文化。很多人
认为,多元文化就是说各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
同民族的文化,应该包容这些文化,实现美美与共。
在我看来,多元不仅是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化,也应该包含不同时代的文化。我们现在觉得古
代的东西都是过时的,只有现在的好,却不知道古代
人比我们现代人还要有智慧。我们在近百年以来把西
方文化视为唯一的标准以后,就认为中国文化一无所
有。我想现在应该纠正这样一种认识,而看到我们传
统文化中间那些深远广阔的智慧,并提供给世界人民
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