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好山好水好无聊”
台湾“好脏好乱好好玩”
在图书馆里,我看到台湾一本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写道:美国“好山好水好无聊”,台湾“好脏好乱好好玩”。真是同文同种同心同感,我亦然。
在美国一切比较“文”,在中国则比较“闹”。美国地广人稀,家家住别墅独楼,分布散散落落,彼此很少往来。出门以车代步,行人很少。只有在大都市闹市区,才可看到中国随处可见的熙来攘往,摩肩接踪,络绎不绝的人群。
去美国经历了三个圣诞节,就知道圣诞节期间商店商品大减价,在商店里可以看到圣诞老人,人们为了买到便宜货,通宵守候,还有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多数挂线灯串灯满门满墙,仅此而已,还不如感恩节热闹。哪里会比得上中国的春节呢?
要不是在美的中国人自己聚会给自己过年,就觉得没一点意思。一个叫大庆的人说,过春节一个人在美国还上班,心就一整天没着没落的,一点都不开心。美国的节假日比较多,每逢长假,人们常常全家驱车滑雪或坐飞机出国旅游。
电视上也是这样,文而不乱。所不同的看到一个正在热播的家庭问题节目,解决家庭出现“第三者”问题。夫妻双方和第三者,都做嘉宾应邀上场。主持人事先把“剧情”作一简单介绍后,焦急的观众便激情难遏,溢于言表。赞同的竖大拇指,反对的手指朝下,人人参与,无人弃权。
论辩双方,群枪舌剑。由说到辩,由辩到骂,由骂到打,甚至在台上狂追。更为精彩处,第三者得空竟敢当台与情人拥抱热吻,另一方见状,醋意大发,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如饿虎扑食,大打出手。全程实况直播,煞是好看。台上有工作人员若干,也做保安。台下更是闹非凡,群情激昂,坐立不安,挥舞双臂,乱叫狂喊。好像台上发生的事件件与他们休戚相关。最后主持人各请部分观众发表感言,并以全场公布赞成和反对票数做结。
美国人热情,好激动,善表现。在美国曼哈顿大名牌店里,常见入口处,有几个年轻男女边唱边跳招睐顾客,美国顾客多愿意短暂驻足,笑观一阵,以示捧场。在衣店里,有的顾客一边挑选衣服,一边随着商店里播放的音乐起舞,足见其活泼好动。在街上的一家影院门旁,男男女女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近一看,里面有一位明星帅哥裸露着健美的上身,供人们拍照。在时报广场,见一男子,身着泳装,做着动作,展示全身健美肌肉,不时有女郎走上前去与之合影。还见一男子,大开录放机,大放音乐。声音淹没在嘈杂热闹的广场里。他不时地和着放出的音乐加上自己的配唱。只有在距他一米处,才知他在做什么,他却一脸认真,自得其乐。
纽约时报广场的人行道上,晚上六点,便有大批的小商小贩涌上街头摆地摊,买廉价香水,小工艺品,女士小包,卖画,画像,使川流不息的人行道上变得热闹非凡。偶见一个中国中年妇女,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和一位体壮如牛的美国黑人因为抢地盘争吵起来。女人十分勇猛,不断地用身体冲撞黑人,黑人似乎也懂得“好男不跟女斗”,并未以牙还牙。后来她喊来警察调停,结果是女人胜。黑人只是苦笑一下,两手一摊,不再争辩。
事后,我问“中国妇女”,何以如此威猛。她说,你要不这样,他们就欺负你。她来美国陪女儿读书多年,每天以贩卖一些美术作品,供女儿学习。每天能挣几百美元,但是很辛苦。
在街头,我还看见一个当场用各种颜色喷漆作画的中国人,利用喷、点、涂、刮、擦,娴熟轻巧的手法,神奇地在几分钟之内,就把一幅风景画完成。围观的人们立刻就爆发出一片惊呼和热烈的掌声。于是人们慷慨解囊,购买踊跃,20几分钟便有几张画以每张20美元售出。那感觉好想买到了艺术品,实际上只是匠人制品。感官上悦目,并无多少艺术含量。卖的人显然很懂得美国人的心理,挣的就是美国人的“好激动”。
美国华尔街在中国声名显赫,可是你真到了纽约华尔街,你就会大失所望,它并不是一条通衢大道,只是两排高楼之间的宽有20余米长有50米的一条夹道。美国有不少街景,都是由于我们心底里期待已久的“宠爱”,而使它得到美化。身历其境,名不副实,反受其扰。
美国人爱运动,一般都在体育馆,健身房,白天总见三三两两的美国人在街上长跑。一有大型球赛,人们便倾巢出动。我儿子的导师,遇到球赛,总好换课。但是他们远远比不上出现在中国各地的蓬蓬勃勃的广场文化。
我的老家在东北长春,市中心的从外观到占地面积都酷似天安门广场的文化广场,每年的5月到10月间,天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市民走出家门,来到广场散步、锻炼、游玩和观赏。尤以盛夏为最。男女老少,万头攒动,摩肩接踪,气场蓬勃,振作向上,蔚为大观。
此时的东北,白天虽炎热,但仍有凉风习习,到了夜晚,更是凉爽宜人。长春市树木极多,就像是一个安了空调的城市。当全国烈日炎炎酷热难当之时,这里是最好的消暑度假的地方。全国各种大型会议都在此时移师长春。
文化广场文化多,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板球、滑板、轮滑、小轮车、跳绳、踢毽,太极拳,放风筝,各式健美操、秧歌、街舞、花鼓、乐器小合奏、京戏、平戏、二人转,美声、民歌、通俗等文艺演出充斥其间。市政府无偿提供电源,自带音响,自娱自乐。达官显贵与平民布衣同乐。有唱无类,童叟咸宜。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愿意,不费一文,便可一展歌喉,而听众绝不吝啬掌声和喝彩,让你尽享“掌声响起来,我心多澎湃”!
这里人才济济,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们时而驻足围观,时而择善而从,“频道”频换,游走在广场上四五个演出圈圈之间。有主持人,有伴舞,有指挥,有乐队伴奏,有优质音响,人们流连忘返,直至午夜方散。
所言跳绳,今非昔比,继往开来,花样翻新。跳绳多以中年、年轻人和儿童为多,闻“机”起舞,踏歌鱼跃,升腾如飞,体轻似燕,双手尽摇,双足鹤跳。绳飞孔雀开屏,绳落一带而过。只见绳飞,不见绳落。绳画8字,人形如花,与绳共舞,绳如蛇绕。绳绳飞旋,彩带飘飘,虽言跳绳,实乃绳操。操绳群舞,整齐如一,人跳绳跳,绳引人跳。集音乐、体操、舞蹈、杂技于一身,目不暇接,柔美曼妙!
常言踢毽,以足踢之。以足尖、侧、背、跟、掌踢之。有自古传承下来的踢、打、奔、掰、压,盘、垫、跪、踩、掏的十余种套路。今之踢毽,弃旧图新。全身皆足,头、额、脸、嘴、脖、肩、、臂、臀、胯、膝、腿、足,再辅以足之各部位踢、掀、劈、砍、提、带、接、传、送、掷、绕、衔、跨、扣、打。
以往踢毽,常见单踢,这里多是二人对踢,相距丈余。脚如吸盘,毽落脚上的各个部位,都会稳稳地被吸住,并迅速被脚如手般地用力抛出,准确地击打对方,又被对方接住,立马掷还。往来反复,精彩不断。多人踢毽,围成一圈。一毽多人,变化多端。亦或直射,亦或背飞,亦或倒勾,亦或侧弹。只见毽起,不见毽落,躲闪腾挪,气象万千。人毽相吸,难曰踢毽。毽起人跃,毽落人低。非人戏毽,相戏成趣,毽人相戏,毽戏人翻!
文化广场多文化,唢呐、笙、笛子、竹板,沙克斯、长短号、黑管,这些白日间扰民的乐器,“白管黑不管”,纵情喧嚣。 文化广场尽写广场文化,更有地书书法尽展,大地为纸,清水为墨。随写随干,无需纸翻。古今文字,地纸写尽。书法家在游人脚下挥毫泼墨,莫非“注脚”,由此而来?书法绝活尽展: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空心字;横书、竖书、倒书、侧书;单手书,双手书,双管齐下;一手正书,一手倒书;一手正书,一手侧书,目不暇接,令人叫绝。好学者众,紧随其后,亦步亦趋,“起承转合”,前师后生,课堂行走。
文化唱戏,经济捧场:小吃、凉饮、水果摊,小商小贩地摊云集。饭后睡前,不必远足,不用驱车,随心所欲,闲庭信步。太平盛世,夜夜逍遥。华灯普照,星光闪耀。风筝摇曳,孔明(灯)升空,载歌载舞,声震天宇。声、光、电齐现,天、地、人同欢。鼓乐齐奏,琴瑟和鸣,好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当我讲起中国国内独有广场文化现象,他们就变得异常兴奋,垂涎欲滴。末了,他们激动地说,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世界首位,中国的广场文化就会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