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满族 满语 满文的现状
——兼论长春地名的起源
段一平
【按语】满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省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等大城市。满族在我国清代是统治民族,新中国统计,人口为4,299,159人(1982年);满语,属阿尔泰语系,为中国满族人曾经使用过的语言,据记载,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逐渐衰亡,现在满族通用汉语文;满文,是满族使用过的文字,在清代时称作“清文”或“国语”。在1599年努尔哈赤命人在蒙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满文颁行,此为无圈点的老满文。皇太极于天聪六年(1632年)改进并改变了字母的写法,此满文称有圈点的新满文。
这段文字系笔者转载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第267-269页,该书是目前中国最权威而科学的。下面的撰文是笔者对上述文字的调研理解和推测,可能其中会有主观片面甚或难免的错误,望谅解。但笔者提出来的几个学术争鸣的观点,旨在与有关学者共同商榷,大家各抒己见,辨别是非、曲直、真伪,还给历史一个明晰的交代。
我国的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的长白山南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其中以辽宁省最多。此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人口为982.118万;2000年人口普查时,满族人口为1068万。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
长期以来,满族人有语言,没有文字。公元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在现今黑龙江阿城地区建立了金国。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到了明末清初,女真建州部,努尔哈赤崛起,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话说得远了,还是回到说满语和满文上来。先说在30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满族的主要发源地辽宁省为了研究满文与满语,从内蒙古大学将金啓踪教授请到辽宁社会科学院,后在1979年,金教授率领3名研究生到吉林考察时,笔者有幸接待了金先生。一同考察了吉林省扶余县境内的大金得胜陀颂碑和舒兰小城子完颜希尹基地,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借此良机,领略到了一些有关女真族的文字和历史知识与满族、满语、满文有很大的渊源关系。先说完颜希尹,其人是大金国的左丞相,出身于女真族完颜部贵族家庭,在灭辽战争中为先锋官,1125年,因其擒获了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立有战功;继而进军中原攻下汴京,俘获了北宋的徽、钦二帝,再立战功。他从经略使被升职为元帅、右将军,最后当上了尚书左丞相兼侍中,不仅武功显著,文采也非凡,他受命制定女真文字,利用汉字偏旁部首记录着女真语的音节。史书上称此文字为“女真大字”。到1138年,金熙宗时又颁行“女真小字”。到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命额尔德尼等人以“学蒙古字、制国语”,创造满文代替女真文为止,大体上使用了400年左右。完颜希尹的一生是青云直上,步步登高,但到晚年却蒙受不白之冤,含恨而死。事隔三年,真相大白,被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其坟墓改葬在今吉林省舒兰县境内的风景优雅之处,也是笔者陪同金教授一同前往该地拜访之地。之后笔者曾写了一篇题为《女真文字的制造者——完颜希尹》的拙文,刊载于《新长征》1981年第二期,此处不赘谈了。
再说吉林省白城地区扶余县境内的大金得胜陀颂碑,此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碑上所记是大金朝取胜,歌功颂德的内容。重要的是不仅用汉字刻碑,对应汉字的还同时刻有女真文字相对照,此碑二种文字相对应的刻在一起,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到目前为止,全国也不超过5件),可以说此件刻碑的对应文字是学习女真文的最标准的范本。研究女真文者一定是应该亲临其境,开开眼界,长长见识,看看女真文字是什么模样,此处是真品,不是人们臆想出来的,是真正的国宝。当时,完颜希尹受命主持制定女真文,是利用契丹字与汉字偏旁部首来记录女真语音的音节,形成文字为完整的女真文。直至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就又命人利用蒙文的字母,改造女真文而形成了老满文与新满文区分。女真文与新老满文都是利用一定的字母符号来记录女真人或满人的语言音节。
语言,是人类一代一代口语相传说着同样的话。女真人与满族人是同一华夏民族,同样的人,时代的变迁称谓就不同了,说话还是一样,但使用的文字就不同了。遗憾的是经历了星移斗转、年代变迁,女真文竟然成为一种失去活力的“另类”文字被遗弃。由于不使用这种文字,就成为死文字,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了。语言就是如此,人们不使用某种语言交流感情,就会失去其表达意愿的作用,必然会导致其成为“死去的语言”了。 满语本来是女真人、满族人使用的语言,与文字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人们不再使用来交流感情与记录事实,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也就从现实生活中逐渐消亡了。代替语言和文字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汉语和汉文。汉语也是口语相传,代代传承延绵到今的。由于中国地广人多,难免形成南腔北调,俗语说的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官话。说实在的,一般人还真听不懂,但这不影响人们的感情交流和共识共知,人们会用文字来交流、记录、传达感情,汉语言文字因此就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通用语言文字了。所以,正确使用汉语、汉字来推广普通话,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共同进步的语言与文字,同时,又是发展全国多个兄弟民族的语言与文字,依此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进步。但是,只有满族、满语、满文,是人尚在,语言文字却在逐渐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