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学良将军1961年致
金远征
这是张学良将军1961年在台北正式建房定居后写给夫人于凤至女士的一封非常重要的亲笔家书,也是张将军有生之年写给于凤至夫人最长的一封信,当时,是 由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在赴美访问期间当面转交给居住在洛杉矶的于凤至夫人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为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经受了遥遥无期的“管束”,“管束”早期,由于凤至夫人陪伴。自四十年代初,于凤至夫人因病赴美国治疗,从此二人天各一方,竟成永别。张将军、于凤至夫妇从分别(1941年)到写此信时(1961年),间隔二十年。
这二十年间,沧海桑田,世事巨变,二人共计通信十余封。这二十年间,张学良将军居无定所,命悬一线,任由军统特务摆布,经过在浙江奉化、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彬州、沅陵、贵阳修文、阳明洞、灵山麒麟洞、开阳县、桐梓县、重庆、台湾新竹、高雄等地的辗转迁徙和颠沛流离,终于在宋美龄女士、蒋经国先生的安排下,于1961年迁至台北,自建房屋,这封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
从1941年到1961年,夫妻分别,生死迷茫,这是张将军夫妇漫长人生旅途中最为艰难的二十年,是国民党顽固派对张学良将军管控最为严厉的二十年。这期间张学良将军一直处在国民党军统的严密掌控中,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与于凤至夫人的信函只能由蒋夫人充当信使,飞雁传鸿。写信的内容更受到严格限制,只能谈些家常里短、柴米油盐、保重身体等生活琐事,不得涉猎其他任何内容,写完后还需情治人员审查。
这二十年间张将军、赵一荻女士一直生活在着远离人烟,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中,物质生活匮乏,很少同外界交往,身心饱受煎熬,这种情况直到1961年,也就是写此信前,在宋美龄女士、蒋经国先生的亲自安排下,情况似乎有了好转,张将军可以进驻台北自己建房,可以定期去教堂做礼拜,同特殊的“宗教界人士”研习《圣经》。
这封信中,张学良提的Elder 是张学良夫妇的最信任的好友美国人伊雅格先生,会说流利的中文,此次不仅从美国带来了于凤至夫人给张学良、赵一荻两位的礼品,也带来了于凤至在美国的信息........Edith是赵一荻女士的英文名。信的开头,张将军同以前一样,回复了于凤至夫人说,自己已接到了于凤至从美国捎来的的礼品,并谈了些身体生活等方面的琐事,表达了对于凤至的惦念,然后不同寻常地用大量篇幅谈了自己对基督教的感悟。刚刚结束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活、定居台北,本是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张将军为什么在信中大谈基督教呢?
信基督教是蒋夫人宋美龄给此时身在台北的张学良的一道“护身符”,也是张将军一线生机所在。这是与当时张将军在台湾所处的境地和于凤至夫人在美国为张将军恢复自由所做努力有关,此时在美国的于凤至女士已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按照美国法律,美国公民可为境外配偶申请绿卡来美定居,于凤至夫人正准备为张学良将军申请绿卡,一旦申请成功,素来以标榜“自由,民主"自居的台湾当局不好明目张胆地阻拦张学良赴美,但有可能在暗中对张将军采取 “意外”事件处理,而达到其险恶的目的。此前,宋美龄女士曾秘密告诉张将军,国民党顽固派对“西安事变”两名当事人过去和现在底线是:杨虎城不能活着留在大陆,张学良不能活着离开台湾。过去对杨虎城将军设的底线已经突破 :1949年9月,国民党撤离大陆之际,杨虎城将军及其秘书两家共九口人均被杀害于重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避免刺激国民党顽固派,防止任何可能的对张将军不利的“意外”事件发生,身在美国的于凤至必须放弃所有努力、直至做出必要的牺牲——乃至与张学良脱离夫妻关系,所有这些只能通过张将军信基督教来冠冕堂皇的完成。宋美龄女士的底线是:国民党不失颜面,张将军不丢性命。
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张学良将军感念于凤至夫人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更深知自己现在的险恶处境,血已冷了,还有热泪,张将军奋笔疾书,写下此信。由于信件要经过保密局的审查,有些话不能直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张将军在信中用近三页的篇幅谈了自己对基督教的感悟,步步深入,逐渐接近主题——非常想接受洗礼,但不够资格(和于凤至有婚约,违背基督教一夫一妻制)·········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信经宋美龄女士亲自转交并一语点破梦中人——干姐姐于凤至········后来世人所熟知的是:于凤至放弃为丈夫张学良申请绿卡;于凤至成人之美,主动写信要求与张学良离婚;张学良先生与赵一荻女士喜结良缘;张学良、赵一荻夫妇双双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张学良、赵一荻夫妇高调在台北买下墓地,准备终老台湾岛;张学良夫妇平安度过晚年·······此信真是寓意深远,充满玄机和智慧。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美国的于凤至得知张学良赵一荻准备编写一本传授基督教的传教手册时,积极配合,委托原驻美国大使董显光牧师将此信交还张学良,张学良也希望此信作为自己最初的信教心得编入手册,但后来由于宋美龄女士的原因,没能如愿。
1996年的一天下午,张将军夫妇将我叫到他俩在夏威夷海滨的寓所,拿出一个大信封交到我手里,赵一荻夫人对我说:远征,前些日子,你知道,我们做了一件大事,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屋”的建立,过程波折,但还是完成了。最近清理旧物,找到了一些我和张先生编写、出版的宣传基督教的书籍和文稿,有些书籍哥大“毅荻书屋”中有,有些文献比较私人性质,不宜捐给哥大,我们年纪大了,寓所过些日子还要装修,今天我俩将这些交给你来处理,最好选择好的时机,选择合适的人来编辑成文集,在大陆出版,有些在台湾已经出版了。张将军将大信封打开,将里边的书籍文稿一一说明,其中对1961年写给于凤至的那封信介绍的最为详细。
我接过大信封,感谢二老对我的信任,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水平有限,怕辜负他们的重托。张将军笑着鼓励我,说:我们昔日的朋友孔祥熙有个外号,叫 Yes man(好好先生),你应该叫 No man ( 不先生),因为你 No smoking(不吸烟),No drinking (不喝酒),No church(不加入基督教团体),No political(不加入政治团体),No talking (不乱讲话),你能帮我们办好。我对在大陆将来出版我俩含有基督教内容文集就一个要求:不要断章取义。你不是基督教教友,有些事也许更能客观些。
大信封中张学良夫妇译写的五本基督教书籍,我邮给了在国内的父亲金恩辉,希望他请专家整理出版。不久由著名学者毕万闻先生任主编,金恩辉等任编委的《张学良赵一荻合集》由大陆时代文艺出版正式出版,共计二百多万字,其中完整收录了张学良夫妇译写的这五本基督教书,一字没改。张学良夫妇看到这套《合集》后,非常高兴,这是他俩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基督教书籍,实现了他们的夙愿,让我转达对毕万闻先生和我父亲金恩辉先生的感谢! 我也了却了一个心愿,如释重负。我曾趁着二老高兴时问过,张将军1961年写给于凤至女士的那封信可否在大陆出版发表,他俩当时似乎有所顾虑,说现在不合时宜,以后再说吧。由于夏威夷是海洋气候,空气中有盐分,对张将军手札等珍贵文献有侵蚀,我将张将军信札交给我们家族的世交好友,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大学图书馆长,文献学家福森博士进行专门保管。
现在,由于凤至研究专家亚欧兄主编的《于凤至生平史迹资料选辑》准备出版,我认为这是让张将军1961年写给于凤至的这封信面世、完成张学良夫妇托付的的好机会。这不仅又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也是对逝去的张学良、宋美龄、于凤至、赵一荻等长者和他们之间珍贵友情的最好的纪念 。
写于
张学良致于凤至信(
风姐如见:Mr. .Elder带来的信和手帕,我都收到了,Elder的皮包也收到,她正想买一个大点手提包哪。我听你腿不大好,我十分挂念,你已竟明白,这是老境来到了,这是必然的,你说你住的地方潮湿,要搬到干燥沙漠地方去。咳呀!我住在的地方,还算是台湾比较是好的地方,这个湿度,使人不能想像,所以大陆来的人,岁数大一点的,多得风湿病——关节炎,我自己、老吴妈、陪着我的那位刘光生,都常是肩膀酸痛,胳膊抬不高起来。我们屋子里收音机电唱机,时常都得修理。照相机一用过就得好好收藏起来。衣服、鞋子很容易长毛。书上一有手汗,就长毛,好些东西,一不小心,就坏了。我?算是好的,没有太大的病,上次,住了一个月的医院,那是因为打针发炎,现在完全好了。我现在我坚确信仰 上帝,我把我完全托付给上帝,我知道祂最爱世人——我们,只要我们真实的信靠祂,那是最靠得住的,我新房子还未弄好,因为在一个山上,石工费了时间,又因下雨,本来说一百廿天,现在已竟二百多天了,一等我搬到自己房子里去,我就要去受洗,我现在最高兴的就是星期日,因为可以圣堂里去礼拜上帝和听祂的道理。我劝你多听讲道,和多读圣经,更重要的、要学基督耶稣,背起十字架,真正照着祂的话语行事。我们世俗是个暂时的,我们必定要到祂那里去,可是,你的罪是否洗净?你要问你自己,有没有资格?到 祂 那里去。我祈祷 祂跟我同在,可是,我要问我自己,你是否把你的殿(就是你自己的身心)打扫清洁,配得起 祂来居住?我愿你多多思想神的道理,多多研究 神的道理,你请 祂深入,你深入 祂的里头,你就得到更大的福祉和平安。我为你祷告,愿神多用开?你,使你深入 祂的道理中。我愿意孩子们,也同读一读。我也是老了吧?每天的工作,没有前二年那么好,多看点书,多写点字,眼睛就不?要,眼镜配过好几次,眼睛累一点,还是不行。一天走走路,听听收音机,不敢太多用眼,但是我每日必得多多少少读读圣经。我们必得吃饭,饭是灵粮,每天也必得要有。我给你们带来好些相片,请你分给他们。我祝你心境平安,要在 主的道理中,爱人,饶恕人,怜悯人, 愿
上帝祝福你!
汉卿 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