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长庆是北京大学西语系1988级本科生,现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管。因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柳长庆他们十来个学习德语的同学从北大来到这里。这是在一汽和北大前所未有的事情。在清华、哈工大、吉林工业大学等众多高手如云的工科大学生中,这些北大文科大学生的到来无疑构筑了一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年来,他们工作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可以说无愧于“北大人”。柳长庆不但醉心于一汽的工作,还热心于社会公益事情,他总是希望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他参与过希望工程捐资助学、组织为贫困学校捐赠电脑、资助贫困大学生、为媒体上报道的贫困大病患者捐款等。他对校友会的事情也有颇多的投入。2010年和2011年为考入北大的吉林籍贫困生柴艳玲前后共捐款3000元。他还在其收入并不宽松的情况之下为吉林校友会捐款。2012年他被北大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校友。北京大学吉林校友会秘书长初佩君女士曾经感慨道“他总是想为别人,为校友会做贡献,也许是因为他的能力和爱心,他能在一汽大众做到高层的原因吧,哪个企业想发展会任用无德无才之人呢!”
附
2012年北京大学校友会优秀校友柳长庆事迹简介
柳长庆校友1988年考入北大西语系德语专业。现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规划部部长
他1992年从美丽的北大燕园来到满布工厂和设备的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性企业——第一汽车制造厂,从校园到工厂,从文学到科学,从大学到国企,没有想到一做就是将近20年,不经意间好象应该成了扎根国企的代表!
1992年在一汽二轿厂车间现场工作半年后即被选拔进入AUDI合资项目工作组,参与一汽与AUDI全面合作的谈判过程;1993年在德国杜尔公司常驻3个月,参与一汽AUDI新油漆线的联合设计工作。
1997年4月调入集团公司办公室秘书处担任主管外资外事及发展项目的副总经理秘书,从1998年开始参与一汽集团旗下最大的零部件集团——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的筹建工作,并在富奥公司成立后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为富奥公司的组建和开始阶段的运行做出了一定贡献。
2001年5月调入集团公司规划部担任部长助理,作为综合组主要负责人先后参与一汽与德国奔驰、瑞典VOLVO在商用车领域合资合作项目(因双方战略分歧合作最终未能成功)。2003年同样作为综合组主要负责人参与一汽大连柴油机厂与德国DEUTZ公司在商用车发动机领域全面合资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04年7月顺利签约。2006年起作为规划部副部长主管一汽集团零部件体系的规划工作,为零部件体系战略定位的进一步清晰、研发能力的提升、集团内配套份额的增加等做了一定工作。2007年至2009年6月,作为规划部副部长先后主管一汽集团商用车体系(包括中重型和客车)、辅助支持体系的规划工作,为相关体系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的清晰化、相关业务的整合、管理关系的理顺做了大量工作,为一汽集团的“三年两改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在此期间,作为专项负责人组织策划实施中国一汽品牌规划,明确了“中国一汽”的企业品牌、由企业品牌、伞品牌、产品线品牌及产品型号所组成的四层级品牌架构以及“一汽”、“红旗”、“解放”等品牌的内涵和使用范围。特别是确认了经过优化设计的“鹰标”(乘用车和商用车略有不同)作为一汽所有自主产品的LOGO,为集团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的统一和提升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还作为规划部的代表参与集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全面工作,多次与拟改制企业员工和上访员工对话,熟悉掌握相关改制政策,积极为改制企业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耐心细致地对员工做说服和解释工作,为一汽集团辅业改制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09年7月被一汽集团委派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担任规划部中方部长,通过规划新建一汽大众成都工厂、佛山工厂、长春工厂的新焊装线、油漆线和总装线以及对老生产线进行产能提升改造,到2013年年底,将一汽大众的规划产能提高到年产165万辆。带领规划团队圆满完成了大众CC、捷达FL3、新Magotan B7L、NCS、AUDI T99等车型的生产准备任务,确保这些车型都能按照时间进度和里程碑节点要求投产。并且在工作中把提升一汽大众自主规划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一汽大众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