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大学吉林校友网
校友工作与生活
省方志委组织一季度专家报告会 金恩晖校友应邀作专题报告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5-05-12 20:45     点击量:361

记住本来、延续根脉

----省方志委组织一季度专家报告会   金恩晖先生应邀作专题报告

2015326下午,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金恩晖先生在吉林省方志委组织一季度的专家报告会上,金恩晖先生应邀做了题为《记住本来、延续根脉》的专题报告。金先生的报告,谈到了他从习近平主席关于要记住“乡愁”的讲话中受到的启示。2014120,习近平在云南洱海边看望村民时曾提及“乡愁”二字,习主席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路子,要有农村自己的特点,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

先生认为,“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是一种眷恋家乡的情感状态,也是对故乡一草一木、诸人诸事的留恋,一种寻根的意识;寻根,即追寻往事,找回人们的记忆,如古人所说:“述往事,思来者。”中华民族乡愁情结、寻根精神的升华,集中地反映在古往今來特有的文献----谱牒和地方志之中。这是其它民族所逊色或缺少的。地方志中记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观念与民族精神。对于地方志工作者来说,乡愁情结、寻根意识,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整理、研究地方志的价值和意义。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地方志中,保留着前人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原貌,代代相记的地方志中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家国内涵是其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

金恩晖先生在发言中还联系自己谈了如何从一个图书管理员走上治学方志的道路,并在方志领域有所建树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他谈到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他的恩师王重民教授如何启发自己,从方志学习中增强了爱乡、爱国观念,进而走进了研究方志之门;谈到他参加工作后、在省图书馆整理馆藏方志、编辑方志目录、注释《打牲乌拉志典全书》等治学方志的过程;谈了他历年來与省内外学者合作,如主编《中国地方志论丛》、《中国地方志详论丛书》、东北地方志中国边疆史料汇编;以及海峡兩岸学者联合编辑、出版大型方志工具书《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金恩晖与台湾“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图书资讯系主任胡述兆教授联合主编)等情况。先生在谈到自己为何能在方志领域取得一些成绩的原因时,认为;乡愁、寻根意识,即爱家乡、爱祖国的强烈的民族感情,是他治学方志的动力;在治学方法上,他牢记恩师王重民教授的教导:从“先耐下心来去认真地读一部家乡的志书”起步,将这一部书的主旨、结构、重点、特色……研究透彻,以此为基础,再由点到面,力争了解东北、乃至全国方志的状况,由个案研究走向综合研究,最终才会有了一些成果。先生的报告深入浅出、现身说教,使听者深受启迪,获益匪浅。

金恩晖先生是吉林市人,1957年从吉林省实验中学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61年毕业后,到吉林省图书馆工作。曾任馆长、研究馆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兼职教授、从1984----2003年间,任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兼任过省地方志协会副会长。(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常京锁)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