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雨来了,秋天来了
高红十
2018年8月7日——立秋。
有民间说法:早立秋,冷嗖嗖;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在傍晚。冷热与否,还得走着瞧。
立秋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第三个带立字的节气,凡带立字的节气,都不寻常。不是弱弱地发声,微信短信悄悄告知,而是大声地、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地宣布:秋天当立,始立,已立!夏季的漫漶肿胀要减肥了,拨乱的季节算盘要理顺,归位;因为——秋天来了。
早有征兆,风增丝丝爽意,雨减缕缕粘腻,中午阳光虽酷热,早晚温差却半度半度拉开,秋虫鸣叫变了味,不再是知了热年糕破毡片般密不透风聒噪;蝈蝈、蛐蛐的吟唱换了高雅曲风,有了节奏感,有了韵味,还有休止符,那是蛐蛐或者蝈蝈低头唱两嗓,停下来抬起头等听者夸呢。
云朵有了花样,人敢抬眼看,能用心赏了。
回望今夏,怎样一种难过……
有段子云: 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词);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往上一趴,再不干啥。如此度夏,何谈环保,何来健康?四十天超长三伏总算过去了,热更热电费电以为过不去的三伏终于过去了,秋天打先锋的愚公愚婆持久劳作搬山不止,搬去超大体量超重土方的暑夏,点赞。
暑热天,在家听广播,听名著连播,听《飘》,原著作者不记得了,每天听到并记住译者名:戴侃,李野光夫妇,笔者母亲的老同事老朋友。多年前老夫妇俩赴美,在那边归顺主,在那边上天堂。想不到老夫妇走后多年,他们翻译的文字助国人解暑度夏,好事。广播里还播了“卡秋莎”诗与歌的来历……暑热里过七夕,紧接着中秋月饼广告。初秋过后,有雅加达亚运会助兴,不等日子一天天变凉,小区已有声遏蓝天的吆喝:弹棉花嘞,打被套——陈旧么?有点。新鲜么?凑合还成。
风和雨要加班了,风把树叶吹落,吹干,把绿色的银杏吹得金黄耀眼,群山吹得五彩斑斓。雨,勤快些,无论大小多下些,洗去世间浮尘,洗去心头淤滞不爽,洗去能洗该洗,迎来“一场秋雨一场寒”——老先人经见了所有,并把所有经见编成谚语,令今人难以逃离。我们能说只有标题的无味白话:风来了,雨来了,秋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