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的故事
高红十
我国进入老年社会,标志之一是笔者这边时不时有老年人的事像地下泉水汩汩涌出,且越来越频密。听去看去有的无甚新意,似乎人人都会遇到;有的有点趣味,记下来与已老、即老的人分享。
穿针
于奶奶笑眯眯站在自家门口,等待孩子们放学。
于奶奶脚下的红土地属于新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线”的大西南。“三线”解释起来有点复杂。从北方边疆算起,一路向西南分成一二三线,三线就是离海很远特别内地的地方了。五十多年前绑定的口号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出于对北方某国可能入侵的警惕,大量生产枪支弹药,坦克大炮飞机的军工厂迁入“三线”,也就是云贵川的高山深谷之中。于奶奶的厂子由西安迁入贵阳附近一个叫多少信箱的地方。建工厂,建干打垒的家属宿舍,后来又有了学校、小卖部、澡堂子、篮球场和电影院,成了周围农民羡慕眼红的地方。“三线”的提出者曾说,要骑着毛驴来看大家,最终未能兑现。
“三线”后来的发展被多数国人所知.不打仗了,军品没市场了,改造洗衣机电视机等民品销路不佳,原因之一是深山沟交通不便,原料运不进,产品运不出;还有长期计划经济对管理人的束缚。结果是能干的年轻人上大学,跳槽……一一离去,信箱里仅剩于奶奶一拨曾经生龙活虎现在渐渐变老的人。
于奶奶没跟儿女离开的理由是,这里清静,空气好,消费低,有伴(自己老伴去世,是现状相同的老头老太太)……没说出口的理由是不想给儿女拖累。
84岁于奶奶属于吃睡可以自理状态。每天还能给肚子上打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日子一天天过去,总有新的问题出现,不大.都是小事。比如眼神渐差,遇到盯个扣子,缝个口子的时候,线穿不进针眼怎样办?不知于奶奶想了多久?几天,还是一个星期?她想出让耳聪目明的孩子帮她穿针——于是有了文章开头她等孩子放学的场面。
放学的孩子连蹦带跳走了过来,大声问于奶奶好。一个眼睛又大又亮的女孩说,于奶奶于奶奶你要穿针么?于奶奶笑眯眯送过去攥热了的几苗大小不一的针和粗细有异的线,女孩麻利的穿好又送还给于奶奶。于奶奶高兴地接过针线,又给孩子递上一颗糖。女孩没接糖,说,糖吃多了坏牙,说完蹦着走了。
于奶奶当晚又睡不着了。不吃糖,她想,孩子说不吃糠,该给她们什么呢?
假牙
张婆婆近些日子满脸喜色,亲手带大的孙子要结婚了。
喜事由孙子父母操办,按照程序走,既红火又不铺张,张婆婆没什么可挂心的。那天她同儿媳说,想去安一颗假牙。张婆婆其实需要安两颗假牙,一颗门牙,一颗吃硬物的里边的槽牙。她打听过了,不分里外安一颗牙分二百、四百、六百三种,她心疼钱,只打算安二百的,问题是安门牙,还是安里边吃饭的大牙?想了几天有了最后决定∶安门牙。理由是那天三亲四戚都要来,少不了要和三亲四戚后生女伢们照相,照相要开口笑,门牙露出来很重要。
就这么决定了,安门牙。二百块,张婆婆用自己的私房钱支付了假牙钱。
婚礼结束了,张婆婆很满意,二百元用得物超所值——老人家说不出这个成语,但心里盛满这个意思。
三天无事,有事在第四天。
婆婆自从安了假牙,每晚多了摘下假牙清洗的活儿.前三天还提醒自己小心注意,别把牙搞掉了。第四天,谁谁发微信要和婆婆聊天,婆婆顺手把茶杯里清洁假牙的水倒进水池。等醒过梦来,那颗牙已从下水管道里游走到不知何方…… 张婆婆真得心痛,说,二百元才用三天,不值,太不值了。
此事结果是好的正能量的,新进门的孙媳出钱给张婆婆配了新的假牙。事先征求婆婆意见,老人家才说出要配两颗牙,一颗里,一颗外,一颗吃饭,一颗照相啃西瓜。
孙媳应允,三代人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