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大学吉林校友网
校友工作与生活
金恩晖 阅读疗法使我在宅居独处中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0-10-23 16:54     点击量:496

今年2月份,我远离家乡长春,赴海南“貓冬”,本是在休闲间以度余生之安排,却遭逢劫难,遇到新冠肺炎病毒猖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海南,我响应政府号召,自已宅居独处,宅居独处时,我並末闲着,这种看似“躲避病疫”的方式,实际上我的心态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势,为我采用阅读疗法向病疫宣战取得了进攻的主动权。在与病毒抗争中, “以躲疗疫”绝不是当逃兵,而是抗拒病疫的一种方式,在宅居独处、战胜病疫侵袭的过程中,我自觉地运用了图书馆学理论上的阅读疗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图书阅读活动,以一种现身说法的读书实践,运用阅读疗法实現了克服病态的错误的生死观,完成了对正確的生死观的追求与树立。


在图书馆学研究及其发展历史中,利用读书来醫治某些病症的事例,古文献中不乏记载。但将阅读疗法作为图书馆的理论提出来,还是近些年的事。提出阅读疗法理论者,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王波先生。2007年他编写的《阅读疗法》由海洋出版社初版,2014年再版。该书通过对英、美阅读疗法的概念、类型、适应对象、推荐书目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阅读疗法的原理进行了本土化再造,梳理出了阅读疗法在中国的发展简史,包括思想史和医察史;同时,对阅读疗法当前在中国的研究和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展望了阅读疗法在中国发展的前景。之后,又有黄晓鹂、王景文、李树民等著的《阅读疗法实证研究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等相关著作开始面世。


阅读疗法是图书馆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在实践中运用它,必须有正确的三观为指导。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看法和观点。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在宅居独处中几乎每时每刻都接触到。足不出户的休闲生活,与抑郁、恐惧、怕死等消极情绪相互冲突、激烈碰撞,是每个宅居独处者充满每日脑际里的摆脱不掉的残酷现实。


 生死观是指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生观的一种具体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不断地受到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我在宅居抗毒的独处疗养中,始终坚持排斥斤斤计较于小我利益、焦虑不安、惧怕死亡的自私心理,树立一切从祖国、人民利益的大我利益出发,迎着各种干拢勇往直前的大公无私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读书活动中对症下药,自我治疗极端自私的怕死病。其中乐观主义的精神是贯穿于指导三观的总药方,使之用来对待医治自己余生的贫生怕死病,心病还须心药医,这是阅读疗法的核心。


宅居独处阅读时,我常常读兩类图书,一类是关于人类生与死问题的理论著作,认识到,天地的运行是永恒不变的,生与死是一切生命产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过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之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也只能活过百余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地来比只不过是一刹那。我们人类能侥幸诞生在这永恒不变的天地之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不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蹉跎岁月、虚度一生。人类生命的空间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想通了这些,我们就要超脱死生之变,视死如归。


在中国古代,杨朱提出“贵己”、“重生”,主张以保全个人的生命为人生理想,认为死亡是“吾生”价值的丧失。庄子视“悦生而恶死”为人生的一大桎梏。认为要获得人生“自由”,就必须超脱死生之变。提出“以死生为—条”,否定生与死的界限,甚至把死亡作为人生自由、幸福的最终实现。生与死都是既成定数的,无论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不能被改变;既然我们无法左右我们的生死,那何不淡然看待生死,每天充满激情去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绽放光彩;只有活的充实、活的洒脱、活的没有遗憾,即使有一天我们生命将逝,回忆起过往也会感到无所憾矣。


宅居独处阅读时,我更多读的是人类处于逆境时,那些以不怕天、不怕地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明天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中有《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然而,我几乎每天都要朗诵着的诗,却是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抒情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找來该诗的各种中译版,反复地读,对比地读,深入意境,深刻体会,就如同一个病人每天都要吃补药一样,它发自内心的、轻松、乐观的调子,深入浅出的语言,成为我宅居独处期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为了永远记住病疫期间读书食疗那段日子,现将该诗各种中译版,记录如下。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的这首名诗,有不同译本,我在困难无助时,常常背诵着它,战胜眼前困难,憧憬美好明天。请看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原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有的地方是这样翻译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气馁.

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心儿为将来而热烈的跳动!

眼前的事情虽要人卑贱,

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

事情一过去变成了欢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生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忍耐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

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在却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逝去了的,将重新变为可爱。(以上的意义一样)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 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显得十分美妙。。


通过运用阅读疗法的实践体验,我感到依此法阅读中的图书,并非医治病症的某种成药那样,服下后病情马上见效,而依此法阅读中的图书,倒象食疗中的补药,患者据病情而似求医般地去找对症的图书,用来做精神食疗,难在对症,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患者终有一天,会大病痊愈。以上是我对阅读疗法运用的实际体会,写出来,不知当否?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