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哥开始讲数学了。虽然小新的胖腿免不了挨几下苦打,但是,齐哥举的例子比较好,也有条理,齐哥终究是齐哥,比过去耐心。挨着小打,听着数学,这就是生活。二、三、五的倍数到底有啥特征,什么是质数、合数,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怎么算,这些问题,其实都不容易。五年级第一学期好像只要求分数的初步知识,但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也难。
我相中了一副扑克牌,冯骥才笔下的天津卫《能人》,上了扑克牌。其实,我真不喜欢冯骥才,好像天津人净是玩没用的,不对吗?斗鸡、钓鱼、模仿秀、炮仗。“刷子李”算是正事,那“珍珠鸟”又是谁培育的?不过,这个也算学习五年级《语文》的道具,店员肯送给我,就欣然接受。小新已经记住了几个现代作家,哎,最好再记住郭沫若、许地山和冯骥才吧,他们分别是《语文》课本前三课的作者。
距离上次和老妹儿一起来有十天了吧。荷花每天都在长高,开得非常茂盛。
小数除法可真难。小新又问起我好多关于《三国演义》的具体典故、人名,他应该加深印象,不应该只听简单的少儿版了。我崇拜廖化,四五年级的男孩儿,不看《三国》《西游》看什么?最近看的书还有《铁道游击队》《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俄罗斯油画》。俄罗斯的东西和欧洲的不一样哦,以后还得学俄国作家的课文呢。
哪怕是走马观花,孩子终究得看书。这就要长大了?我甚至问他:“冬天的时候你是不是还来(师大)?”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我们都没说。所谓孟母三迁,那时候没有学区房。教育很重要,长辈是关键。
分数呢?你们要的也许不会来,但他终究会长大。和老妹儿一起写作业的时候,他很乖,注意力比过去集中了。语文想学好,还得重视口语,八路军“缴获”了机枪,他给说成了“八路军捡到机枪”。不纠正,他就永远也不会说,更何谈写。
为什么许多孩子小时候的亮点——包括某一学科的“亮点”后来都不见了?没有学习环境,没有游戏式的巩固,知识会被遗忘,特长会被磨平。基于这样的考虑,最近小新在复习中国地理拼图,还算熟练。小时候,我也特别喜欢这东西,那时候,老师让我们可以带回去玩一天,可见,我们小学条件还算不错呢。
下学期第一首古诗——虞世南的《蝉》真难,跟着读八遍还不够吗?读了没有?
垂緌rui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