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公木文集》的一篇佚文有感
金恩晖 魏佩明 费丽群
关于省社科联和省图书馆学会的活动
公木(1910____1998),本名张松如,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1979年6月16日,公木教授应邀参加了吉林省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和科学讨论会,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重大的责任 殷切的希望》的主旨演讲。公木的此次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现将我们三人阅读佚文后,初步地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他在讲话开头,首先代表省社联向省图书馆学会的成立和科学讨论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接着就讲了两点感想,也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他认为,图书馆学会的成立和科学讨论会的召开,定将有力地推动省社联的工作。他对省社科联及省图书馆学会1979年下半年的工作予以安排,提出了初步意见。他指出,要以三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抓住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促进我省思想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放思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国庆三十周年。为此,公木还曾就主要工作任务提出了一些设想。诸如:力争写出一批有新内容、新语言、新观点的论文,专著、小册子等等。又如:积极开展以加快四个现代化为中心的学会、年会、各学科的学术讨论会等等。这些安排、意见和设想,都是要言不繁,深入浅出指出的。
然而,话峰一转,公木强调说:“我得以来参加这个盛会,也还有着相当程度的个人成分,也就是个人因素。” 即 “一九六O年前后,在我五十岁即‘耳顺’之年的前后,我曾得有机会在吉林省图书馆工作了三年,这三年,曾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三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也并不算短暂,如果说,我们祖国自从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时代,至今オ三十年;那么,三年便占据着十分之一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对工作我虽然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对我个人说来,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身体锻炼得更结实了”,“曾踏踏实实地念了几本书”,“使我初步地了解到图书馆的业务内容是很丰富的,它的责任应是很重大的”。
1958~1961年,公木教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从北京下放到长春市,在吉林省图书馆“工作”“改造”三年。新发现的这篇佚文,是公木在打倒四人帮、他获平反后,拨乱反正的1979时讲的,他回忆六十年代那三年内的直接感受,在图书馆学会大会上讲演,就自然地对图书馆的性质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从而展开了对第二个方面问题的陈述。
公木教授对图书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公木是位诗人、学者、教育家,但他更是一位革命者、老共产党员,他在图书馆的会议上,是以党的社团组织领导者的身份讲话的。整篇讲话贯穿着对图书馆事业、工作在社会进步中作用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蕴含着他在总结丰富的革命经历而形成的对图书馆的理性思考。
他首先说:“我每当想到或听到‘图书馆’这个词,便引起象听到一位‘亲友’的名字似的那么一种感受,感到亲切。”他联想到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写《资本论》,联想到列宁利用伯尔尼图书馆阅览室写《哲学笔记》,联想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馆长,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乐曾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先生所举事例,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翻开史书不难看出,凡历史上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新思想的人,为推动人类社会前行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无一不是利用图书馆博览群书,而成为知识渊博的。由此可见,图书馆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图书馆正是这些伟人们钻研科学理论的必不可少的基地。
公木说:“我们的毛主席那颗丰富智慧的头脑,当然是由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又经人民革命的烽火所久经锻炼出来的,可是那包括古今中外文化知识的雨露阳光则是由长沙图书馆图书阅览室中汲取的。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公木将图书馆与伟人们汲取古今中外文化知识、研究理论联系起来,站在如此高度来认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正如他在此文中所言:“这些事迹都更增加我对图书馆这项工作的崇敬之情。” 也足以使每一个图书管理员为自己平凡的职业引为光荣和自豪。
先生又从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层面说明图书馆肩负的社会责任之重大。先生说:“当然,更现实来说,图书馆是积累了各个科学门类的書刊资料,可以说是人类知识的宝藏,一个人一生中受正式教育的年代毕竟有限,小学、中学大约十年(如果改为六、六制,也只十二年),加上大学也只不过十四、五年或十五、六年。更多的年代是在工作劳动岗位上接受社会教育,进行自修。”接受社会教育,进行自修的基本途径就是读书,书就是无声的老师。读书从微观上看,能使个体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前进步伐,与时俱进,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人生价值;从宏观上看,可提高一个国家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2019年网上提供的世界各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以色列人均年阅读64本书,世界排名第一,该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消灭了文盲的国家,并有8人获得获诺贝尔奖,从人口比例看,绝对是获诺贝尔奖的大国;我们的近邻日本,人均年阅读40本书,也名列世界前茅,其国民素质排行多年位列世界第一,且有14人获诺贝尔奖。读书之重要由此可见。
先生进一步强调:“而社会教育,自修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所 ,就是各类型图书馆,图书馆员是广大读者的知心朋友,应该说也是 最可爱的人 (如魏巍同志所说的),同时又是辅导读者进行自学的好老师(《园丁之歌》也应该是为我们图书馆馆员谱写的赞歌)。这是一个读者,同时也是一个图书馆人的肺腑之言。因为,走进图书馆就是走进了0成本的没有围墙终身的大学,走进图书馆就会获得优质的文献资源,图书馆可有效抵制劣质甚至有害書刊的入侵。走进图书馆同时还可以获得图书馆人的阅读辅导,图书馆人不但能向读者推荐好书,还能指导读者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点远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它可以节省读者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先生总结道:“一个图书馆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群众,我们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怎样估价图书馆的社会作用也不算过份吧”。
最后,先生不仅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方向、方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还对图书馆人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他说:“在座的同志们大都是图书馆学的专家,都很懂得如何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地、准确地查阅他们所急需的书刊资料的规律和方法。我从一个读者的角度体会到:要真正做好图书馆工作并不容易,既需要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需要有科学地管理图书馆的专业知识”。
众所周知,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服务,服务做好了,就成功了。做好服务工作,必须思想、业务双过硬,这点既是先生对图书馆人的厚望,也是对图书馆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期望,今日犹有必要大力弘扬之。时下随着电子传媒的盛行,许多读者对纸质文献失去了阅读兴趣,对以纸质传媒为基础开展一切业务工作的图书馆也失去了兴趣,许多读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都想不到利用图书馆解决,即使有人想到了,也不知如何利用图书馆。这一现象是对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人提出的挑战。尽管图书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比较好,但实事求是地讲 在苦练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方面并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的,距先生的希望存在很大差距
今日重温先生讲话, 愿我们能以先生的教诲共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掌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追赶令我们骄傲的同行,百度人李彦宏,争取做一个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面前送人以舟辑的人,不负先贤厚望,这也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2020,11,5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