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大学吉林校友网
校友工作与生活
钟放: 看了《挺进》 继续前进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2-16 11:31     点击量:227

看了《挺进》 继续前进

 钟放 

很多年前,我曾兴奋地告诉某同僚:“看啊,人家文学院把张爱玲的《金锁记》搬上舞台了。”

得到的反应是:“这,有什么用啊?!”

挺进》的上演,让我想起“有什么用”的宏论,只是这宏论毫无年代感,我怎么也想不起那时候自己多大。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在“现在实用”和“传于后世”之间游走。我尊重“现在实用”,但最看重的还是“传于后世”。

没想到,《红岩》改编的剧本《挺进》,由东师文学院的新一代搬上舞台了。那剧场就在离办公室几百米的地方,怎么能错过呢?两天下来,看了“一场半”。

舞台属于年轻人,亘古如此,我愿意给年轻人当观众。给他们鼓掌、喝彩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更何况,我有这个资格,不是因为老了,是因为我是传说中的“文科学霸”——这个衔——领了也无所谓。文科生加油,年轻人加油,孩子们加油。我都不懈怠,何况你们呢?

说说演员吧,女主角江雪琴(江竹筠、江姐),有气质、有气概,同各类剧目里的江姐相比,“东师文学院版”江姐在个儿头上更接近人物的原型。我有点受不了舞台上江姐看儿子照片的情节,好在只有几秒钟。

反派的徐鹏飞,演员底气十足,声音宏亮。角色之狡诈,表现得还不够,1948年,那段岁月太复杂,太血腥,徐鹏飞这样的人物,心理不可能没有一丝怯懦。他在舞台上的动作也可以再复杂一点。

剧本改编需要下功夫。甫志高的叛变似乎有了“理由”——他原本不愿意这样,他想着团聚,想着老婆孩子。这种改编,让当代的观众更容易接受,也不失原著本色。

以上算是一个油条观众的吹毛求疵。

我有几次翻出手机,向上初中的小观众展示剧中人的名字。

灯光、道具、布景·····精彩的一台剧。这是当下社会很需要的东西,在主流价值观下冷静地回望1948,不忘1948,奔向20282048。大学生应该有更多时间走出自习室,走出教室,搞策划、对台词、勤展示,这也是年轻人的必修课。东师文学院的“舞台实验剧”一课,让所有参与者、所有观众感受到了光和热。

光和热,不必太伟大,不必太学术,只要能暖心助力。

人,不必成为大师,只要活跃积极。

明天,明年,同学们就要去其他地方,换个场景,继续演自己。

看了《挺进》,继续前进。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