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雨衣,红雨衣,蓝雨衣
——观尼亚加拉大瀑布
高红十
走到尼亚加拉瀑布跟前,轰响,飞沫,变化色彩,巨大体量,扑面气势,令见少识薄者无语。凡遇大场面、大状况——大山大海大风大雨大雷电大灾难——笔者往往无语,无语像垫子垫在万事万物底下,只托举,不出声。笔者拍的图片也不敢出手,出自小傻瓜相机镜头,仅有大致模样罢了。
2015年秋天的加拿大东部之旅,最后一站是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是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尼亚加拉河上。理论上说,美加两地都可观瀑,但加拿大视野较美国好很多。笔者一行清早从白求恩故居格赫文雷斯特镇出发,半天车程(包括看红叶照相)抵达瀑布。眼前的“大”叫人无语,只好写写三件雨衣。黄雨衣、红雨衣、蓝雨衣,三件雨衣穿穿脱脱,完成对大瀑布的游览。
先穿黄雨衣到瀑布水帘后边。次序是先乘沉降电梯下行,出梯沿地道排队前行,走一截,拐弯见一透光的支线地道,走到头就是马蹄瀑布巨大水帘,水沫打湿雨衣,水声塞严耳朵必须的。看够了么?看够调头原路出来,乘电梯上升,将打湿的黄雨衣脱下交还。(属于加国的马中蹄瀑布)
第二件雨衣是红色的,穿此雨衣登上雾中少女号游船,满载客人的游船对美加两国三座瀑布做抵近观察。先是美国瀑布,再是细细一缕的新娘面纱瀑布(属于美国),最后抵近水流面积最宽水量最大观赏性最佳属于加国的马蹄瀑布。听那与瀑布怒吼争高下之游客的大呼小叫,就知道乘船游是观瀑之高潮。
笔者下船后兴冲冲登塔,原本以为登塔俯瞰瀑布也在套票里,入口处被告知登塔需另外买票,于是连本带税掏出12.75加元(乘以5就是人民币数着实不便宜)。但登塔可使人看清三座瀑布的来龙去脉。有悠闲游客在高塔上边看边吃点喝点,酒杯闪亮刀叉有声。此中定无中国人,中国人比他国客人显忙乱少从容。
那件蓝雨衣是用来看电影的。凭套票在两天时间内可选任一能放3D4D电影的影院观看。影片分两部分,一是大瀑布之地质地理缘由。二是观瀑实况。有震感,有飞雨,有飘雪,有心中久久难平。一同观影有一帮美国孩子,跟着大喊大叫让开心绽放。(坐船抵近瀑布)
套票最后一顶叫“白水”,三流归一后的汹涌澎湃。汹涌澎湃非天造地设,有着给力的人工调控,上游调控流量以观赏,下游调控水量以发电,人类缜密心思与计算在波峰浪谷之间。
有游人观景顺序不同,不同颜色雨衣先后亦有不同。
再往下,瀑布流入安大略湖。水的形态大变,竖直变横平,飞流直下变碧波万顷。感慨水啊水,于我国是稀缺,于加国是富足。
记住,尼亚加拉瀑布是世界最大瀑布,第一,呵呵不是之一(没劲的词)。
想想看,我国黄河壶口瀑布还无人碰触,搭台飞车属周边造次,无内里搅和。